以下为《1本科:伦理学第一章道德的起源与发展(1)(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关于道德起源的几种学说
1.天意神启论 :把道德的起源归结为上天的命令或上帝的启示。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天命”、“ 天道”、“ 天理” 决定一切,道德乃是天意。
2.先天人性论
第一,主张道德是先天存在的良心。
第二,主张道德是人的理性本身的善良意志。
第三,主张道德是先天存在的理念或精神。
3.情感欲望论
一些思想家从生活本身和生活本质出发,认为道德根源于人们的情感欲望,是人们为实现情感欲望而形成的行为要求。
人们所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的不同,决定着人们情感欲望的差别。
4.动物本能论
有的思想家认为,尽管动物没有意识和思维,但动物也有人类的某些道德情感,因此,人类道德是动物本能的延续。这一观点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道德观。
5.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论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因此,道德的起源只能从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人们在其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去思索和把握。
◆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道德是人和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动物的本能行为中不存在真正的道德。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 创造了人、社会和社会关系,也创造了人类社会的道德。
第一,劳动创造了道德主体。
第二,劳动分工与协作促使道德不断成熟与发展。
◆道德是适应社会关系调节需要的产物:道德是适应社会关系调节的需要而产生的。
第一,道德是人的道德,人需要道德。
第二,道德是社会关系的道德,社会交往需要道德。
◆道德是人类自觉意识的结晶:
作为意识形式的道德只能起源于人的社会意识。动物没有意识,所以, 动物“社会” 中不可能有道德。
道德起源于劳动,劳动形成的同时也产生了人的意识。反之,没有自觉的意识,就没有人的劳动,因而也就没有道德的起源。
意识是道德发生的思想认识前提。
二、道德的历史演变
(一)原始社会道德
原始社会道德是人类道德的最初形态,也是人类文明最原初的展示。
(1)平等互助的原始共同体道德
(2)单纯质朴的道德形式及其绝对的道德权威
(3)超脱于蒙昧的道德与野蛮并存
(二)奴隶社会道德
◆人类完整意义上的道德形态开始形成
◆奴隶主阶级道德成为主要社会道德
◆道德进步与道德堕落并存
(三)封建社会道德
◆封建社会道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关系
◆确立了内容更加系统、结构更加严密的道德规范体系
◆具有表面的正当性与实质的虚伪性
◆农民阶级表达了一定程度的道德自觉
(四)资本主义社会道德
人际关系的商品化和拜金主义的蔓延
第一,在资本主义社会,一切都成为商品,“利益的物质表现就是金钱,它代表一切事物,人们和社会关系的价值”。
第二,工人在平等和自由的表象下成为资本的奴隶。
第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劳动异化的根源。
(五)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
◆共产主义道德的内涵
共产主义道德的内涵十分丰富。广义的共产主义道德是一个涵盖了无产阶级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全人类的道德在内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 共产主义道德的实质是将“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回归于人自身”
◆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的关系
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都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道德体系,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但由于公有制发展程度不同,两种道德又有不同的要求和历史使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道德
国家层面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人类道德伦理的第一来源,理性只能提供关于道德的知识和观念。
(6) 功利主义伦理学
功利主义伦理学是一个旗帜鲜明、影响巨大的伦理学流派。
功利主义伦理学强调以行为的功利或效用为道德评价乃至一般价值评价的唯一标准,同时又把功利或效用化为“快乐”和“幸福”,并主张“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在充分确保个体利益的基础上建立并充分扩大公共福利。
功利主义伦理学的主张简明实际, 影响巨大。
(三)西方伦理思想传统的主要特征
与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相对照,西方伦理思想传统的主要特征可以概述为以下四个方面:
(1) 价值两分的张力结构
(2) 神人二元的伦理互竞
(3) 个人和权利优先
(4) 道义与目的两分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1本科:伦理学第一章道德的起源与发展(1)(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