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某教育系统需求课程大纲(4)》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某系统的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产品形式为Web应用系统,通过电脑或手机访问。系统包括四类用户:学院及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系统管理员。系统主要功能包括: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过程化管理、达成度分析等资料的上传、下载、修改、查询、工程认证所需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等。
2.2 课程的创建
2.2.1课程大纲的上传
课程大纲是课程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评价的全面依据,需要充分体现课程对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安排和要求等,主要包含以下信息: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学时数、课程类别、主讲教师、日期;
课程性质和目标:课程的性质、目标、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格形式,示例如下):
/
课程教学内容及安排:课程内容名称、学时分配(理论/实践)、支撑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等(如下图示)。
/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各个教学环节的比例和考核形式)、评分标准(各个教学环节的评分标准都要给出,如下表所示)
评分标准的分值类别:如9-10分、7-8分、6-7分、6分及以下;
评分标准的分值对应描述:如9-10分的标准为回答问题和讨论积极;
/
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2.2.2课程大纲的审核
在系统中任课教师填些大纲后需要专业负责人***长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上报成功。审核的具体流程为:
1、登入成功后进行“专业和课程类别”或“专业和主讲教师”的筛选;
2、审核课程目标的内容和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是否符合“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中支撑指标和权重值的要求。若不符合可退回修改;
3、审核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基本要求。若不符合可退回修改;
4、审核课程的考核方式中教学环节的占比和评分标准。若不符合可退回修改。
2.2.3课程创建的流程
1、任课教师登录系统,并填写/选择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学时数、课程类别、课程性质、主讲教师、日期;
2、任课教师选择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已由专业负责人导入系统),对应每个选择的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填写课程目标的文字描述;
3、任课教师填写课程教学内容及安排、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分工、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4、任课教师选择考核方式(按照理论课、理论实验课、实践课、毕业设计四类),输入所选考核方式中各个教学环节的比例和考核形式、评分标准;
5、专业负责人***长登录系统,审核课程目标的内容和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若不符合矩阵支撑关系或权重要求,则退回修改;若符合,进入6;
6、专业负责人***长审核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基本要求,若不符合课程学时限制或教学内容对课程目标支撑关系不明确等,则退回修改;若符合,进入7;
7、专业负责人***长审核考核方式中教学环节的占比和评分标准,若教学环节占比不合理或评分标准不严谨全面等,则退回修改;若符合,审核通过。
2.3 课程的考核
2.3.1理论课程考核
1、平时情况考核:该环节在课程的所有教学环节里的占比,考核形式种类(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测试等)、支撑课程目标的情况(支撑的课程目标以及支撑权重,如下表中红框内容)。
/
2、期末考试考核:该环节在课程的所有教学环节里的占比,考核形式种类(考试题型等)、AB试卷及其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支撑课程目标的情况(各种题型或每道题所支撑的课程目标情况,如下表中绿、红框内容)。
/
2.3.2理论+实验课程考核
平时情况考核:该环节在课程的所有教学环节里的占比,考核形式种类(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测试等)、支撑课程目标的情况(同理论课)。
实验环节考核: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与“课程的考核”中描述内容保持一致)。
//
ii.对成绩的总体评价及原因分析(包含与上一年的对比分析)
iii.对反常成绩的原因分析
iv.问题、建议及今后注意的问题
(2)课程目标与学生能力培养
(3)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
(4)改进措施
(5)达成度计算表汇总
2.5.4数据分析的流程
1、系统根据课程评价结果生成各个教学环节的达成度表和课程所有环节汇总的达成度表;
2、任课教师根据达成度结果进行试卷分析和课程总结;
3、专业负责人***长审核课程的试卷分析和课程总结,尤其是成绩的总体评价和与上一年的对比分析、改进措施。若分析内容与达成度情况表数据有出处,则退回修改;若无则审核通过。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某教育系统需求课程大纲(4)》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