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19号课题开题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开题报告
提出背景和要解决的问题
1、提出背景
(1)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构建多元化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建立适应不同群体需求的灵活多样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2)经费短缺、设施设备不足,学生技能与市场需求偏差较大,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人才培养脱节成为制约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瓶颈。(3)推行工学结合、加强实践性教学,使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衔接,培养岗位技能强、与岗位要求“零”距离的人才。
2、拟要解决的问题
(1)进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2)技工院校如何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实现校企共赢、工学结合。(3)如何让学生在职业岗位教育的环境中、在真实的工作环境里接受培养和训练,从而形成现代企业理念、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等。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1、趋势研究
(1)美国:合作教育(半工半读)、注册学徒、服务实习等模式制,把打工列入“正册”。(2)德国:双元制,在校学习一理论;在企学徒一实践。(3)法国:职业培训市场化,培训机构+企业参与=战略伙伴,员工“带薪休假培训”。(4)英国、加拿大:?“XX治”式,实践学习环节交替。
2、国内研究
(1)1985年,XX工程技术大学***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在我国试验一年三学期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被视为我国工学结合教育开始的标志。(2)2005年全国职教会议强调:“要改变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XX间地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规定职业院校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时间不得少于半年。
高等学校依托原来的主管部委或行业、协会相继试验并推广实施工学交替。(4)我国职业教育工学交替教育还处于摸索试验的阶段。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高度、密切的合作,如何构建学校与企业均能完全接受的合作运行模式,如何加强实习期间对学生的辅导等。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工学结合”丰富和完善了职业教育理论体系。
2、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3、为造就高素质劳动者,提供新思路、新模式、新内容、新方法
4、为谋求职业教育自身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我校在“工学结合”方面多层次、全方位的有益探索
(1)“产-学-研”一体
(2)订单式” “冠名班
(3)外协生产与5S管理
(4)企业专家参与课改
2、课题组成员丰富的教学实践管理经验及能力
(1)教学、管理一线
(2)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
(3)建设了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校专业及学历层次广泛,为研究成果的普遍性检测提供了条件
(1)制造业、服务业
(2)中高级、技师
(3)技校、大专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
(1)中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特指XX工贸***
(2)“工学结合”是在校企双方合作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生在校学习和在岗位工作交替进行的一种模式
(3)工学结合及其相关概念均是基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是以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具体表现形式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工作的结合。
2、理论假设和研究目标
(1)理论假设
a.通过“工学结合”的研究,为校企合作提供较为成熟、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b.使贫困生得到更多救助完成学业。
C.企业获得高素质的员工;中、小规模学校依托社会资源发展壮大,为国家培养适应生产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2)研究目标
a.探讨如何将国外职业教育理念与模式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构建有技工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议制度,探讨研究中的相关问题。对出现的问题采取随时研究、随时解决的办法。
(3)、建立对研究成员的奖惩机制。 对认真参与研究、并取得成果者,评先、评优以及学科带头人评选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对不能按期完成研究任务或对研究敷衍塞则者,将从研究队伍中予以淘汰。
七、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完成《“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报告,提交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研究论文、总结;
2、从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总结经验、教训,构建有技工教育特色的“工学结合”职教人才培养模式。
3、形成理论化的操作模式,形成适应“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教学体系,编写与之相适应的讲义或校本教材。
4、本研究最终完成时间:2014年2月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19号课题开题报告》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