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第二课课文《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
学校:杉树中学 说课人:申科 时间:2014-10-21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再塑生命的人》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第二课课文,第二单元课文以人物故事为主,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因此重点可放在学习人物品格,感悟人物奋斗历程和爱的传递,渗透人文教育。
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
本文人文内涵丰富,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爱、理解爱。总的来说,本文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优美,无论是在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2)、学情分析
本文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记叙文,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这样的文章,有了一定学习基础,而且对于海伦·凯勒的故事,他们已经在小学六年级学过《永远记住您,老师》。在生活经验上,七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许多教过他们的老师,有着和老师深厚的情谊;老师们的教学方式,也各有千秋,学生能够感知出来。
不足之处:海伦·凯勒是一个盲孩子,她的内心世界是黑暗的,对于这些,学生难以感知出来。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 ⑴ 理解课文主题,概括文中主要事件⑵ 了解课文的相关背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听范读和自由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和认识生字词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1)领会莎莉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2)感受作者重获新生的喜悦及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生字词的音义,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作为盲聋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四、说教法学法的设计
(1)教法设计:
根据教材特点和所带班级学生学情特点,设计“六步教学法”,思路为:导——读——悟——赏——移——结。力求做到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法。其中“导”包括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课上播放多媒体图片;读则是研读文本;悟和赏则是对人物,对主题、对语言的理解和品味,移是拓展迁移,结则是小结。
(2)学法设计:
1、个人情感体验法。以读为本,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感情或碰撞思想,读出自己或读出问题。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一方面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一方面锻炼与人合作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明确目标(2—3分钟)
导入: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假如我们的视力和听力完好无损,我们就能看见璀璨的阳光、看见青翠葱绿的树木和草坪以及能够聆听鸟儿们欢快的叫声。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他们生活在一个漆黑或无声的世界里。但是他们能够坚强的活着,并且活得出类拔萃,有所成就,创造了一个个的奇迹。今天,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去认识这样一位奇女子——海伦·凯勒。之后简单介绍作者海伦·凯勒,为的是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为学生理解课文做铺垫。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海伦学会后她的感受如何?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为了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文字,在语段中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小组合作,可以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其中,教师可以适当对问题作解释,使之通俗易懂。设计这样的问题,也是为了给第二课时的教学环节做铺垫。预设20分钟完成目标
5、课堂小结(3—5分钟)
对学生探讨的问题进行归纳;对本课堂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总结。
6、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并注音,解释部分词语或成语。
(2)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六、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第二课课文《再塑生命的人》说课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