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22 狐狸分奶酪【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22狐狸分奶酪
1.认识“酪、捡、俩”等12个生字,会写“奶、始、吵、第”等8个生字,会写“开始、过来、仔细、生气、公平”5个词语。
2.拓展积累“开始、起始、始终”等词语。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能对狐狸的说法作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点
1.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对狐狸的说法作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与人相处不要斤斤计较,计较太多会失去更多的道理。
1.识字写字
字形上,根据特点的不同,可以在课文学习中随文识字。①借助图片。如,揭示题目时,可借助图片认识“奶酪”,识记“酪”字。②借助熟字。如,在认识了熊哥哥和熊弟弟后,识记“俩”字,与熟字“两”区分比较,发现两者的异同。从而理解“俩”的意思就是“两个人”。另外,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可以根据字形的结构特点,归类指导书写。“奶、始、吵、仔、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急、第、公”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2.课文朗读
“读好长句子的停顿”和“能分角色读好狐狸与两只小熊的对话”是本课朗读教学的重点。课文中长句子较多,建议在初读时,教师通过范读指导学生读好句中的停顿。如,教师可先范读其中一个长句子,再让学生自主尝试读好另一个长句子。随后,让学生找找文中其他的长句子,自己练某某。教师随机指导,帮助学生读好停顿。狐狸和两只小熊的对话中,多次出现了感叹号。狐狸话中的感叹号更多代表着自我的肯定和炫耀,而小熊话中的感叹号更多包含着不满和气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两者的区别。分角色朗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观看插图,联系课文中的有关词语,想象角色的神态、动作,也可以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朗读。
3.理解表达
课文的理解可以分两条线来进行。一条线先抓住小熊兄弟俩的表现。正是因为这小熊哥儿俩的斤斤计较、贪婪、小心眼,让狡猾的狐狸有机可乘,最后谁也吃不到一点儿奶酪。另一条线是抓住狐狸的表现。体会狐狸假装亲切、体贴、善良,其实从头到尾都是虚情假意,目的就是想独吞这块奶酪。
本课理解的重点在于狐狸说它分奶酪分得很公平,表面上似乎有道理,但实际上是错误的。问题出在哪里?可以结合课后第二题,通过角色的代入,让学生充分地讨论狐狸认为的“公平”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去揣摩故事中人物的真实想法。教师应鼓励学生想出解决办法,只要办法合情合理即可。但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进行价值取向的判断和引导。
1.预习提纲
(1)借助拼音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2)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自学会认字、会写字和词语。
(3)再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酪、捡、俩、始、拌、帮、匀、嚷、瞧、便、剩、整”12个生字,会写“奶、始、吵、仔、急、咬、第、公”8个字,会读“开始、过来、仔细、生气、公平”5个词语。
2.拓展积累“开始、起始、始终”等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奶酪”图片并板书“奶酪”,正音。“奶酪”是指用牛、羊等的奶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
2.板书“奶”,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这个字的笔顺需要特别注意什么。引导学生书写,提示要点:右边的“乃”,要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
3.在“奶酪”前加上“分”,并提问:谁分奶酪呢?
4.补全课题,齐读课题。
(1)提问:狐狸分奶酪的结果会怎样呢?
(2)课件出示:
“小熊,我分得可公平啦!”狐狸笑着说,“你们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
(3)引导理解“公平”的意思。
(4)相机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验。
新课标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不仅篇幅较长,而且长句略多。本文语言生动有趣,既要要求学生读得流畅,又要合理把握对话时的语气与情感,长句就成了孩子们朗读困难上的“一座大山”。为了扫清这个障碍,我先是范读,再让学生自主尝试读好一个长句子。随后,让学生举一反三,练习读其他长句。我再根据学生的朗读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课堂中,多种朗读形式,激发了学生读的兴趣,也为揣摩课文中人物的心情、更好地扮演角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本次课程还有些不足之处,如,给予学生朗读体验的时间不够,影响了后面学生的感悟表达;另外,在学生复述故事时,我还可以给学生一个示例,讲解方法,引导学生慢慢掌握概括大意的技巧。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22 狐狸分奶酪【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