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6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6飞向蓝天的恐龙
文本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演化、开辟、崭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浓厚兴趣。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演化、开辟、崭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教学重点
1.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树立学生探究的意识,培养他们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
/
1.会认“钝、仅、描”等13个生字,会写“笨、谈、鸽”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笨重、毫不相干”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
1.正确读写字词,积累重点词语和句子。
2.划分层次段落,抓住课文的中心内容。
/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有关恐龙的课件,板书课题,提问式导入。
(1)看到“飞向蓝天”四个字,同学们想到什么?
(2)读了课文题目,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
生1:飞向蓝天的风筝,飞向蓝天的雄鹰,飞向蓝天的飞机……
生2:恐龙飞向蓝天,这是真的吗?那么笨重的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
2.教师过渡,导入本课时学习。
过渡:笨重的恐龙能飞向蓝天,这是真真切切的!那么,笨重的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呢?快快打开课本,去看看考古学家的最新发现吧!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有关资料。
恐龙 古爬行动物。蜥龙类和鸟龙类的通称。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欧文创建了“恐龙”这一名称。它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生活在陆地或沼泽附近。有食肉的,也有食植物的。中生代恐龙极繁盛,称霸一时,至中生代末期灭绝。
2.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学生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会写的字:
重 迟 起 子 不相干
期 绘 道 形 十
公 大 前 鸟 开
会认的字:
不 繁 脑 敏 树 新
◆读准字音:
“笨”和“斤”都是前鼻音;“吨”读“dXXXXXn”,不要读成“dùn”和
“dènXXXXX”;“崭”是翘舌音,读作“zhXXXXXn”。
◆多音字:
zhònXXXXX 重量 bXXXXXn 奔跑
chónXXXXX 重复 bèn 投奔
◆形近字示例:
钝(迟钝) 描(描写) 辟(开辟)
吨(吨位) 猫(猫腰) 僻(荒僻)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学家们此时的心情,然后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达到情感和语言的外显和内化。第4自然段是按顺序写的,很有条理。我就让学生以填表为主,让他们填好后再交流,并指导朗读。
其次,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我留给学生较多的读书时间,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顺学而导,以学定教”,由浏览读课文再到默读课文,引导学生作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逐渐发现孩子们朗读和领悟能力较差,还需平时多加练习。而在教学方面,我考虑最多的是让课文内容本身去打动学生,很少考虑一些别的激发手段。另外,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过多,导致一些文本内容挖掘得还不够透彻。看来,这些都是我需要学习、改进的方向。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6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