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1单元《关心天气》单元概要分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1单元《关心天气》单元概要分析
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
本套教材具有内在的设计理念和逻辑关系。一年级上册的设计理念是从科学本质出发,关注科学本体,关注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的方法,关注科技生活;一年级下册的设计理念是:世界是物质的,无论是岩石和土壤、水、 空气,还是动物与植物,都是构成地球环境的重要物质。而本册教材遵循的设计理念,是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世界上的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本单元则是从天气变化的角度,通过定性描述反映物质的变化。
本单元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关心天气变化的现象,帮助学生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科学思想。地球表面包裹着一层厚度在1000千米以上的大气,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赤道与两极之间的冷热对流引发的丰富的大气活动,表现为我们日常所见的极为复杂的天气变化,故有“天有不测风云”一说。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体育运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及国防科研等方方面面都受天气的影响。天气对小学生的生活也有巨大的影响,一个地区长期稳定的气象特征表现为这个地区的气候,每逢季节变化或天气突变都是儿童疾病的高发期。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从关心身边的天气和天气变化开始,了解天气对自己日常生活的影响,进而初步了解天气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他们从观察当下的天气现象开始,逐步发现较长时期的天气变化,进而初步认识不同季节的典型特征。
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体验和讨论活动,落实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天气、土壤等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 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
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 域”的低年段要求。 13.2 地球每年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形成四季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 描述一年中季
节变化的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14.1 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 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
本单元由三课组成:《今天天 气怎么样》《天气的影响》《四季的 天气》。这三课的主题可以组成一个同心圆,形成拓展性逻辑结。 三个次级主题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儿童认识身边的天气现象和天气所产生的影响,进而引导学生从较长的时间来考察天气的变化,形成对季节的典型特征的认识。 第一课侧重于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天气状况、气温高低和风力 风向等不同的维度来描述天气。第二课侧重于认识天气与人们及动植物的关 系,从曾经经历过的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恶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来了解世界的普遍联系。第三课则侧重于认识一个地区较长时间稳定的天气形态——季节。通过对秋季和其他季节的描述、了解人们在不同季节的活动和出现在不同季节的动植物等活动,了解季节变化对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
在能力培养方面,这三课训练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第一课侧重于设计天气符号,发展表征能力;第二课侧重于体验天气的变化,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第三课侧重于在资料的梳理过程中发现规律。
四、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符号记录天气,了解天气符号的含义,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有了这样的迭代 过程,产品才能不断优化。第二部分,为了解决测量风向的问题,提出制作一个风向标的工程任务,通过前期探索、设计与制作,最终向同伴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像工程师一样,经历“问题——设计——展示”这样一个完整的工程活动过程,学做小小工程师。
四、单元教学目标
(1)能动手动脑,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出满足需求的风向标,并向同伴展示。
(2)继续在实践中经历工程活动的三个基本环节:明确问题、设计制作和展示分享,体验像工程师那样工作。
(3)通过阅读爱迪生的故事和设计制作风向标,进一步激发发明创造的愿望。
五、单元活动导图
/
六、课时安排
2-3课时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第1单元《关心天气》单元概要分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