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缘何放弃了“自身世界”?

本文由用户“A1234567BC”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8-27 09:08:21 举报文档

以下为《海德格尔缘何放弃了“自身世界”?》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一、介绍海德格尔早期讲课中使用的核心术语“自身世界”

1.1 描述“自身世界”的含义

在海德格尔早期讲课中,“自身世界”是一个核心概念,用于描述人的存在方式和世界的关系。它指的是个体对于自身存在的理解和体验,并将这种理解和体验与外部世界相联系。

“自身世界”强调了人作为存在者与世界之间的紧密联系。它强调了个体对于自身存在和世界的理解和体验,并认为这种理解和体验是主观的、独特的和具体的。在“自身世界”中,个体通过与外部世界的互动,获得对世界的理解和把握。

1.2 引用相关文献,说明“自身世界”在早期讲课中的重要性

在早期讲课中,海德格尔频繁使用“自身世界”这一术语,将其作为他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例如,在《存在与时间》之前的《现象学研究》中,海德格尔将“自身世界”作为人存在的基本特征之一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海德格尔认为,“自身世界”是人存在的基本特征,它是个体对于自身存在和外部世界的理解和体验的总和。个体通过“自身世界”与世界相连,通过“自身世界”来认识和把握外部世界。

“自身世界”在早期讲课中的重要性体现在海德格尔对于人类存在的独特性和主体性的强调。他通过“自身世界”这一概念,将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强调了人作为存在者的主体性和独特性。

总之,“自身世界”是海德格尔早期讲课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用于描述个体对于自身存在和世界的理解和体验,并强调了人存在的独特性和主体性。在早期讲课中,“自身世界”是海德格尔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分析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自身世界”的使用情况

2.1 概述《存在与时间》中的核心概念和观点

《存在与时间》是海德格尔最重要的著作,其中提出了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在这本书中,海德格尔试图探索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并深入研究了存在的存在方式。他认为存在是一个基本的存在方式,它是人类独特的存在形式,使我们成为自己的存在的主体。

海德格尔将存在分为两个层面:存在与存在物。存在是指人类的存在,是一个主观的、个体化的现象,而存在物是指客观的、客观存在的事物。他认为存在是通过与世界的关系来实现的,因此世界成为了存在的重要概念。

2.2 指出《存在与时间》中不再使用“自身世界”的原因

尽管“自身世界”是海德格尔早期讲课中使用的核心概念,但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再也没有使用过这个概念。这一变化是因为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更加关注存在、存在方式和存在的意义,而不再将重点放在个体的“自身世界”上。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将注意力转向了存在的时间性和历史性。他认为存在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每个个体的存在都被自身的历史和文化所塑造。因此,他更关注存在与时间的关系,探讨了存在的时间维度和历史性对个体存在的影响。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是通过与世界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个体的存在是在具体的生活世界中展开的。他将世界视为存在的场所,是存在的背景和环境。他不再将个体的存在局限于“自身世界”,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世界背景之中。

此外,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还强调了存在的社会性和与他人的关系。他认为个体的存在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往来实现的,而不仅仅是在“自身世界”中。因此,他将重点放在了人类存在的社会和历史维度上,而不再使用“自身世界”这个概念。

三、探讨海德格尔对自身和世界的理解

3.1 解释海德格尔对自身和世界的区分

海德格尔在他的哲学思想中对于自身和世界的区分是非常重要的。他认为,自身是人作为存在者的本体性,是与世界相互关联的存在的基础。而世界则是存在者存在的场所和环境。

首先,海德格尔将自身理解为人的存在状况,即人作为存在者的实现和展开。自身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历史性,塑造和创造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自身是存在者的核心,是人与世界相互交织的中心,是人通过存在的方式来理解和把握世界。

而世界则是存在者存在的场所和环境,是自身存在的基础和背景。世界是存在者所处的具体环境,是存在者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载体。在世界中,存在者通过与其他存在者和物体的交流和互动,来塑造和表达自己的自身。

3.2 分析海德格尔对自身和世界的关系的看法

海德格尔认为,自身和世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相互作用和交织在一起。自身只能在世界中存在,而世界也是通过自身的存在来展现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海德格尔强调了自身的历史性和实践性。自身的存在不是静态的,而是通过实践和历史的过程来不断演变和发展。自身通过与世界中的其他存在者和物体的交互作用,来不断塑造和改变自己。同时,世界也通过自身的存在和行动来塑造和改变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海德格尔认为自身和世界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自身只能在世界中存在,没有世界就没有自身。自身通过与世界的相互作用来展现和实现自身的存在价值。同时,世界也需要自身的存在来体现和展示自己的意义和价值。自身和世界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相互依存的。

然而,海德格尔也意识到了自身和世界的关系有一定的困境和局限性。自身的存在始终是有限的,无法完全超越自身。自身的实践和历史性虽然能够改变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但却无法真正超越自身的局限性。这导致了海德格尔最终放弃了“自身世界”这一表述,试图通过重构自身哲学来解决这一困境。

综上所述,海德格尔对自身和世界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他将自身理解为人的存在状况,是人通过实践和历史性来塑造和创造自己的身份和价值。世界则是存在者存在的场所和环境,是自身存在的基础和背景。自身和世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相互作用和交织来展现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然而,海德格尔也认识到了自身和世界的关系的困境和局限性,导致了他最终放弃了“自身世界”这一概念,试图通过重构自身哲学来解决这一困境。四、解释海德格尔放弃“自身世界”的原因

4.1 说明海德格尔将“自身世界”分为“自身”和“世界”的极端观点

海德格尔在早期讲课中使用“自身世界”这一概念时,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强调个体的存在与世界的关系。然而,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逐渐将“自身世界”这一概念拆分为“自身”和“世界”,并将其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哲学框架中。

海德格尔认为,个体的存在不仅仅是存在于自身之中,还必然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在《存在与时间》中,他提出了“存在-世界”二元结构的观点,将个体的存在与外部世界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他认为存在是一种向外开放的存在,通过与世界的相互联系而实现。

4.2 讨论海德格尔放弃“自身世界”的哲学思考

海德格尔放弃“自身世界”这一概念的主要原因是他意识到将个体的存在与外部世界划分为两个极端是片面的,无法完全捕捉到存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首先,海德格尔意识到个体的存在与外部世界是相互渗透的,二者不可分割。个体的存在不仅仅是在自身内部,而是通过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和交流来实现。个体与世界之间的联系是动态、流动的,而不是静态、固定的。将个体的存在与外部世界划分为两个极端会忽视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其次,海德格尔认识到个体的存在是历史性和实践性的。个体的存在是通过历史和文化的塑造而形成的,同时也是通过实践和行动来实现的。个体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认知和感知的关系,更是实践和行动的关系。将个体的存在与外部世界划分为两个极端忽视了这种历史性和实践性的维度。

最后,海德格尔意识到个体的存在是有限的。个体的存在受到时间、空间和条件的限制,无法超越自身的局限。将个体的存在与外部世界划分为两个极端会忽视个体的有限性和局限性。

综上所述,海德格尔放弃“自身世界”这一概念是出于对存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认识。他意识到个体的存在与外部世界是相互渗透、历史性和实践性、有限性的,无法简单地划分为两个极端。因此,他将个体的存在与外部世界统一起来,构建了更为广阔和综合的哲学框架。五、提出海德格尔哲学的重构思路

5.1 介绍“自身哲学”的概念和特点

在海德格尔放弃了“自身世界”这一概念后,我们可以将海德格尔的哲学思路重构为以自身为中心、以世界为场所的“自身哲学”。这一重构思路将自身作为主体,关注自身的存在和经验,并将世界作为自身存在的场所。自身哲学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独处性,强调个体与世界的密切关联。

自身哲学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自身哲学关注个体的存在和经验。它强调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和独处性,认为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和经验。自身哲学关注个体的内在世界和主观经验,探索个体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

其次,自身哲学将世界视为自身存在的场所。它认为个体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世界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个体存在的背景和环境,同时也是个体存在的可能性和限制。自身哲学关注个体与世界的关系,思考个体如何在世界中存在和塑造自己的存在。

同时,自身哲学强调个体的历史性和实践性。它认为个体的存在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个体的经验和意识受到历史和文化的影响。自身哲学关注个体的历史性,探索个体如何与传统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和塑造。

最后,自身哲学承认个体的有限性和不完全性。它认为个体无法完全超越自身的局限和限制,个体的存在和理解总是有限的。自身哲学关注个体的有限性和不完全性,思考个体如何在有限性中寻找意义和价值。

5.2 分析“自身哲学”存在的困境和局限性

尽管自身哲学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自主性,但它也面临一些困境和局限性。首先,自身哲学缺乏真正的超越自身的机制。它将个体视为存在的中心,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主观经验,但却忽视了个体与他者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个体的存在和经验不仅仅是自身的产物,还受到外部因素和他者的影响。自身哲学需要更多地考虑个体与他者和外部世界的相互关系。

其次,自身哲学强调个体的历史性和实践性,但它可能忽视了个体的自由和选择。个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塑造个体的存在和意识,但个体也有能力超越历史和文化的限制,追求自由和创造。自身哲学需要更加关注个体的自由和选择,思考个体如何在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目标。

最后,自身哲学承认个体的有限性和不完全性,但它可能忽视了个体的追求完整和完美的愿望。个体总是在追求完整和完美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和限制。自身哲学需要更加关注个体的追求和扩展,思考个体如何在有限性和不完全性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六、总结海德格尔放弃“自身世界”的意义和影响

6.1 总结海德格尔对“自身世界”的演变历程

海德格尔在早期讲课中使用了核心术语“自身世界”,并将其视为自身和世界的交织体。然而,在《存在与时间》中,他不再使用这一概念,而是将其分解为“自身”和“世界”两个极端。这种演变历程表明海德格尔对于自身和世界的理解逐渐深化和复杂化。

6.2 探讨海德格尔放弃“自身世界”对他哲学思想的发展和影响

海德格尔放弃“自身世界”的举措表明他意识到了“自身世界”这一概念的局限性和困境。尽管“自身世界”能够突显自身的历史性和实践性塑造,但由于缺乏真正的超越自身的机制,它无法解决自身和世界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一放弃意味着海德格尔对于自身和世界关系的新的思考和探索。

海德格尔放弃“自身世界”后,提出了“自身哲学”的概念,将自身作为中心,以世界为场所。然而,“自身哲学”也面临着困境和局限性。它没有真正的超越自身的机制,无法解决自身和世界的关系问题。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以寻求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海德格尔放弃“自身世界”对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举措推动了他对自身和世界关系的新的思考和探索,使他的哲学思想更加复杂和深入。同时,放弃“自身世界”也为后来的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激发了对于自身和世界关系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海德格尔的思想对于当代哲学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以上为《海德格尔缘何放弃了“自身世界”?》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