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错杂证证型模板

本文由用户“since1129”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5-24 14:28:02 举报文档

以下为《寒热错杂证证型模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寒热错杂证

1、上下寒热错杂

患者身体上部与下部的寒热性质不同,称为上下寒热错杂。包括上寒下热和上热下寒两种情况。上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以膈为界,则胸为上,腹为下。而腹部本身上腹胃脘又为上,下腹膀胱、大小肠等又属下。

(1) 上寒下热

患者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寒,下部表现为热的证候。例如,胃脘冷某某,呕吐清涎,同时又兼见尿频、尿痛、小便短赤,此为寒在胃而热在膀胱之证候。此即中焦有寒,下焦某某,就其相对位置而言,中焦在下焦之上。所以属上寒下热的证型。

(2) 上热下寒

患者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证候。例如患者胸中有热,肠中有寒,既见胸中烦热,咽痛口干的上热证,又见腹痛喜暖,大便稀溏的下寒证,就属上热下寒证。

2、表里寒热错杂

患者表里同病而寒热性质不同,称为表里寒热错杂。包括表寒里热和表热里寒两种情况。

(1) 表寒里热

患者表里同病,寒在表热在里的一种证候。常见于本有内热,又外感风寒,或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的病证。例如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气喘、烦躁、口渴,脉浮紧即是寒在表而热在里的证候。

(2) 表热里寒

患者表里同病,表有热里有寒的一种证候。常见于素有里寒而复感风热;或表热证未解,误下以致脾胃阳气损伤的病证。如平素脾胃虚寒,又感风热,临床上既能见到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瘤的表热证,又可见到大便溏泄,小便清长,四肢不温的里寒证。

寒热错杂的辨证,除了要辨别上下表里的部位之外,关键在于分清寒热的多少。寒多热少者,应以治寒为主,兼顾热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不愈;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瘀血阻络新血不生;或因患肠寄生虫病而致。

【临床表现】面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经血量少色淡,经期错后或闭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证候分析】本证以面色、口唇、爪甲失其血色及全身虚弱为辨证要点。人体脏腑组织,赖血液之濡养,血盛则肌肤红润,体壮身强,血虚则肌肤失养,面唇爪甲舌体皆呈谈白色。血虚脑髓失养,睛目失滋,所以头晕眼花。心主血脉而藏神,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悸,神失滋养而失眠。经络失滋致手足发麻,脉道失充则脉细无力。女子以血为用,血液充盈,月经按期而至,血液不足,经血乏源,故经量减少,经色变淡,经期迁延,甚则闭经。

血瘀证,是指因瘀血内阻所引起的一些证候。形成血瘀证原因有:寒邪凝滞,以致血液瘀阻,或由气滞而引起血瘀;或因气虚推动无力,血液瘀滞;或因外伤及其它原因造成血液流溢脉外,不能及时排出和消散所形成。

【临床表现】疼痛和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拒按,常在夜间加剧。肿块在体表者,色呈青紫;在腹内者,紧硬按之不移,称为症积。出血反复不止。色泽紫暗,中夹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爪甲紫暗,或皮下紫斑,或肤表丝状如缕,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筋青胀痛等。妇女常见经闭。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象细涩。

气阴两虚

胃脘痞满,食后尤甚,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心烦不舒,或有恶心呕吐,口干咽燥,目涩无泪,神疲乏力,头晕肢乏,手足心热,小便淡黄,大便干燥;舌红、苔少,边有齿印,脉细数。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2. 精神病患者转诊制度
  3. 新冠疫情期预检分诊制度
  4. 我国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表型特殊性
  5. 健康扶贫建档立卡
  6.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3年版)
  7. ct影像简述
  8. 1阑尾炎概述
  9. 国旗下讲话3.22
  10. 非法行医的十大危害
  11. 新型冠状肺炎疾病科普
  12. 发热患者接诊流程
  13. 护士人文素养作业汇报(1)
  14. 医院护士核心制度
  15. 附件2.医务人员分级防护要求
  16. 学生新冠肺炎防控手册
  17. 疫情四类人员介绍
  18. 手足口病预防贴心小知识
  19. _医护一体化_专项管理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_张某某
  20. 公司基本情况

以上为《寒热错杂证证型模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