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学无止境,教无定法音乐叙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而音乐课堂中的“美”,该如何启发和引导呢?尤其初中音乐教育中的“美”,更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她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何去唤醒这种“美”,同时让学生也感受到“美”,以及能表达出来。
我是一名乡村音乐教师,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我深切的体会到教学比学习难得多。在学校里当学生的时候只要听懂老师教的内容就是好。可当老师后就不一样了,不但要教得好,还要让学生学得好,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逐一体现。但是,无论教育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改革,都要体现于教学过程,要体现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终体现于教学效果。如果教学没有成效,或少有成效,一切教学的目标都会落空。因此,教学的有效性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和归宿。有效教学是指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我觉得要上好一节课并不难,难的是要上好每一节课,很多问题并不能仅仅靠一节两节课就能解决的,是要靠平时对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细节之处慢慢灌输对音乐的理解,把握住他们学习音乐的正确的方向,并且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让孩子真正的喜欢你,这才是最难最难的。
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让我有心得的小事,事情虽小,但也慢慢完善着我对音乐教育的理解。音乐课不同与其他学科,他更注重情感的交流、情绪的体验。当音乐教师与学生关系成了“朋友”式,音乐课堂会变得温馨愉悦;当音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成了“导演”式,音乐课堂会变得更趣味更精彩,当音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了“师生互换”式,音乐课堂会变得更有活力更有生机。音乐教师要不断更换角色,换换“面孔”能使音乐课有更广阔的“天空”。
我们的学校在乡镇,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农村,很少学习专业性的音乐知识,记得给七年级学生上第一堂音乐课学习的内容是:认识七个唱名。我问学生们,你们有没有哪位已经认识了呢?孩子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望着我。下面有些调皮的学生对我说:“老师那不就是我们数学课学的1,2,3,4,5,6,7嘛!”话听到这,全班都笑了。我忍住笑,想用其他方式让她们来认识七个唱名。首先,我带着学生以找朋友的游戏认识了“do,re,mi,fa,sol,la,xi”的唱名。然后,又带他们模仿柯达伊手势,孩子们对没见过的东西都比较好奇,所以学生很感兴趣。孩子们基本掌握后,用比赛的方式更加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于是就开始行动起来了,等我话音刚落,就有好几个学生举起小手“老师,老师,我可以试一试吗”,我请了一个学生让他做“do”的手势,这是我发现你有很多学生都举起了手,来跟着他表演,接着请第二名做“re”,手势比第一位学生抬手位置稍高,然后钢琴给出音高,让学生跟着唱,看着孩子们的表演,掌握的非常快。于是我又叫好几个同学同样为“mi,fa,sol,la,xi”配手势,最后让这七名学生来到讲台站成一排,手势呈台阶梯状上行式,这样依次唱出音高,孩子们跟着钢琴边唱边做手势,对这些音高位置很快就全掌握了。
现在的七年级学生已经能够“聆听,分析,思考”音乐,大致能从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速度、音量和旋律起伏等方面去听去想,经过半学期的学习,在音乐方面这些孩子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不具备音乐术语概念,所以我在和学生交流时,避免过多的使用音乐术语,要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就不会拘束。就像学生在儿童乐园中玩一样高兴。俗话说得好“没有笨学生,只有笨老师”。只要老师肯花心思,走入学生,就一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总之,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样依次它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也是丰富多彩的,因此,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班级学生会创造出不同的成果作品。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最终获得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也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给孩子们创设更好的音乐课堂。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学无止境,教无定法音乐叙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