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圆的周长说课稿1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注:
1、蓝色为原有内容,可删除,红色为更改增加内容;
2、说课尽量口语化,多用短语与评委交流。避免有背书之嫌;
3、仅作参考,非定稿,你们定夺。
《圆的周长》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的周长》,(板书课题)我的准备分四部分来说。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圆的周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这个教学内容大家都很熟悉。它是学生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一些常见图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为学习圆的面积等相关的知识打下基础。因而它起着承前启后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编写意图,针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相关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实践活动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与态度目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方面所作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4.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具:大小不同的圆片、直尺、细绳等
二、教法与学法
圆的周长是一节传统的课,如果只是按教材的要求先让学生用绕线法和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然后通过测量计算,发现圆周长和直径地倍数关系,再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这样,整节课教师就一直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经历的过程只是简单的走过场,充其量只是一个执行命令的“操作工”,这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相符。基于这样的认识,这节课我采取完全开放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情景激趣引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生为本,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类比迁移和自主发现的方法进行学习,通过直观演示、实践指导、列表归纳等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学生主要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方法,在观察思考、探索验证的过程中,在合作交流、归纳运用的过程中,弄清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理解圆周率的含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分五个教学环节: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知
媒体显示两只蚂蚁在草地上跑步,1号蚂蚁沿着正方形线路跑,2号蚂蚁沿着圆形路线跑,教师设疑提问:同学们,如果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直径都是5米某某,大家猜一猜哪只蚂蚁一周跑的路程远?然后教师谈话引入新课:同学们,求哪只蚂蚁一周跑的路远,实际就是比较正方形周长和圆的周长哪个长。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方形的周长(出示正方形教具),知道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有关系,那么,圆的周长(出示圆形教具)与什么有关系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圆的周长问题。接着,板书课题并展示学习目标。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创设情境。
(二)迁移探究,感悟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
让学生继续观察蚂蚁跑步的画面,教师提问:
(1)要求1号蚂蚁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要求正方形的什么?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2)要求2号蚂蚁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要求圆的什么?围成圆的这条线是一条什么线?什么叫圆的周长?
引导学生类比概括出圆的周长含义(显示含义),并出示一个铁丝圆,指名学生指一指这个圆的周长就是指哪部分的长,然后同桌相互边指边说自己手中的圆片的周长是指那一部分的长。这样使学生直观认识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授是同步的。这是本节课完整的板书(指屏幕)。在板书设计上力求简明扼要,抓住重点。这样便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附练习设计:
1.求下列各圆的周长
2.判断题
(1)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π倍。 )
(2)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
(3)计算圆的周长一定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 )
3.解答下面各题
(1)一张圆桌的直径是10分米,这张圆桌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2)一个挂钟的分针长10厘米,这根分钟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3.14)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
C=2πr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圆的周长说课稿1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