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圆柱和圆锥教案最终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
*** 陈某某
一、谈话导入
师: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温习旧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师:看来,复习是多么重要!今天谁想成为课堂小老师,高高的举起你的手,我看大家都是信心十足的样子,可是想当小老师可不是这么容易的事,需要你们认真倾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师:同学们,看,这是一个长方形,以它的长为轴,旋转一周,会得到什么立体图形?
生:圆柱体
师: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以它的一条直角边某某,旋转一周,会得到什么立体图形?
生:圆锥体
师:这节课,我们就对第四单元圆柱和圆锥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汇报交流
课前,你们已经进行了自主整理复习,老规矩,我们还是发挥小组的力量来复习好吗?
请看合作要求:
(组内相互交流,查漏补缺,把单元知识整理全面;
(思考:哪些知识点存在联系?请用一目了然的方法体现出来;
师:要求明确了吗?温馨提示:小组长做好明确地分工,准备展示交流。开始行动。
师:我们请一个小组上来交流一下,一位同学交流,其他同学分工把对应的知识点贴到黑板上。
生1:我们先是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做了“对比整理”,圆柱的底面是2个大小相同的圆,圆锥只有一个圆形的底面。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长方形,圆锥的侧面是也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扇形。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无数条高,圆锥的高是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只有一条高。
师:整理的完整吗?并且他用了一个很好地方法——对比整理,能分清圆柱和圆锥在特征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真是个不错的方法。下面该谁了?
生2:我来说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展开后是两个大小一样的圆和一个长方形,所以圆柱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因为侧面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所以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师:在数学中我们提倡简洁美,我们喜欢用更简单的公式来表示,用字母式表示—— S侧=Ch。
师:能再具体说一下底面周长的求法吗?
生:可以运用公式C=πd或C=2πr。(板书)
师:而圆锥的表面积我们还没有研究,在后面的学习会接触到。
师(评价):他说的你们听清楚了吗,思路清晰,有理有据,真棒
生3:我接下来说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V柱=Sh。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V锥=?Sh。
师:还记得我们当时是怎样推导出的圆柱的体积吗?
生:先把圆柱分成若干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圆柱的底面等于长方体的底面,圆柱的高等于长方体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高。
师:圆柱的体积是底面积乘高,侧面积是底面周长乘高,在我们平时的运用中,这两个公式经常会混淆,所以一定要注意区分。
师:谁来评价一下这个小组的表现?
师:(先让学生交流)这个小组运用对比的整理方法,能一目了然地分清圆柱和圆锥在特征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个整理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师:大家还有什么补充吗?
生:........
师(总结):刚才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利用表格的形式将本单元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在整理复习时,除了表格法外,还有树状图、思维导图、大括号法等都可以使整理全面、简洁、系统。(投影展示)
三、理练结合,沟通联系
师:同学们,你们是课堂的小主人,在这些知识点中,你认为哪个知识最重要?
师:你和老师想的不谋而合,求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问题确实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h柱=?h锥)
师:那在等体积等高(h柱=h锥)时,底面积之间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
生: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三分之一。
师:同意吗?
对(板书:S柱=?S锥)
所以这个问题你怎么列式?
生:4:3×3=9
师:非常聪明的方法,下面的同学有想到的吗?
经过我们合作,解决了四道实际应用中比较复杂的问题,大家都明白了吗?
总结提高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感受温故而知新。这节课通过对圆柱和圆锥的知识的复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不仅掌握了“圆柱和圆锥”这部分的知识,同时能运用对比的方法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我们用论语中的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束这节课。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圆柱和圆锥教案最终稿》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