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历史)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单元作业设计-罗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十三单元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罗某某
一、单元作业说明
上一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本单元将学习在政治多极化发展基础上形成经济的多极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单元作业的练习,你们将了解人们对战争悲剧后的冷静思考、了解制度化和规范化经济体系的形成、美国经济霸权的建立、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共同发展经济趋势、认识到当今世界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通过习题,不仅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而且逐步培养地理实践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本单元共六个课时,每课时学习后限时(30分钟)完成相应的课时作业,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完成单元综合作业。
二、素养引领与考向预测
知识梳理与形成结构
四.典例分析与解题示范
典型案例1 1964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在1975~2006年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
这种状况
A.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格局 B.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C.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 D.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
【考点】七十七国集团;第三世界的发展
【解析】据材料“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意见基本一致”并结合所学亚非拉主要为发展中国家,因而主要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故选B项;当今世界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并没有确立多极化格局,排除A项;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受到遏制应该是在1991年美苏冷战结束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C项;七十七国集团成立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但没有改变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排除D项。
【解题建模】
/
【参考答案】B
典型案例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全球化和国家主权的关系,西方近年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理论。一些人认为全球化将威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无国界的时代;但也有些人说情况“完全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全球化只会造成我们关于主权看法的变化,它“不危及主权的安全,更精确地说全球化正在促使我们采取一种更精密的眼光来看主权问题”。这些人还说,关于全球化使民族国家成为过时的论点“与象牙塔里的废话没有区别”。还有人指出,为了促进整体的重大战略和使其他方面主权的最大化,主权的各个方面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从这一意义上讲,“主权更可以看成是一套人们正在使用的准则和习俗,可以显示出变异和灵活性”。
——王某某《“欧洲化”、西欧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主权问题》
依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解题建模】
题号
提取解题信息
整合相关信息
按题构建答案
(1)
文字
信息
全球化将威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
材料中人们争论的焦点,即全球化会威胁主权。
从国家自身的发展与建设以及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设问
信息
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2)
文字
信息
全球化只会造成我们关于主权看法的变化,它“不危及主权的安全,更精确地说全球化正在促使我们采取一种更精密的眼光来看主权问题”。
材料中人们争论的焦点,即全球化不会威胁主权。
从国家自身的发展与建设以及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设问
信息
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3)
文字
信息
全球化使民族国家成为过时的论点“与象牙塔里的废话没有区别”。
材料中人们争论的焦点,即全球化是否会民族国家的生存。
从国家自身的发展与建设以及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设问
信息
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4)
文字
信息
为了促进整体的重大战略和使其他方面主权的最大化,主权的各个方面是可以“讨价还价”的。
材料中人们争论的焦点,即全球化是否会威胁民族国家的生存。
从国家自身的发展与建设以及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设问
信息
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答案:示例
论题一:全球化将威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
阐述:经济方面,经济全球化为了实现全球范围的自由贸易,要求各民族国家放宽或解除国家间经济交流的种种限制,使各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和挑战;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重要国际经济组织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日益增大;一些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也都在有限的范围内“攫取”了原属于国家经济主权的部分权力;***及其经济扩张也对国家经济主权造成冲击。政治文化方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将经济作为武器,意图达到控制他国内政外交的目的;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国家间协作增多,日益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主权观念日益削弱。
结论:经济全球化已超出经济领域,对国际政治、社会、文化、安全等领域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对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产生威胁。
论题二:全球化不会威胁民族国家的主权。
阐述: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促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加强维护国家主权,尤其是在制定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生活方面强化国家的作用。现今的经济全球化过程是由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导的。因此,有关国际贸易、金融等各方面的“游戏规则”往往偏重于发达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利用主权这一武器尽可能地保护本国的利益,并努力争取较好的国际贸易和金融条件。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是***,它们所拥有的先进技术和雄厚资金确实能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比较迅速的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因此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通过制定政策来维护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平衡。
结论: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机制发育尚不成熟,需要国家采取措施予以完善,从而加强主权。故全球化不会威胁民族国家主权,反而会促使发展中国家加强国家主权。
五、单元综合作业
【基础巩固】
1.1945年11月4日,美国总统顾问艾奇逊在讲话中含沙射影攻击苏联,被人们嘘下了台。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后,美国纽约市区百老汇大街贴满了反对丘吉尔的标语,群众还举行了抗议示威。这反映了( )
A.苏联在二战的贡献影响大 B.英美的遏制政策失败
C.美苏两国人民都热爱和平 D.冷战遭到美国人反对
2.下图是取材于马歇尔计划创作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马歇尔计划( )
/
A.确立了美元主导的经济霸权 B.促进了欧洲各国经济的恢复
C.扩大了杜鲁门主义的应用范围 D.刺激了苏联开始经济体制改革
3.历史地图能够反映一个时期的社会状况。下列历史事件与下图所示形势处于同一时期的是( )
/
A.十月革命爆发 B.北约组织建立
C.两极格局结束 D.欧洲联盟成立
4.法国哲学家、政治学家雷蒙·阿兰曾说:“欧洲现状是不正宗或荒谬的,但是它楚河汉界、泾渭分明,人人都知道分界线在哪里,没人太害怕会有不测后果。”这里的“现状”指的是( )
A.法国大革命打破封建君主一统欧洲局面 B.十月革命冲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一战后对德国制裁使欧洲隐藏巨大危机 D.冷战时期欧洲分裂成为两大阵营
5. 1959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宣布收回北约对法国地中海舰队的指挥权。同年6月,他迫使美国将运载核导弹的战斗机撤往美国在英、德的基地。1966年,正式通知北约盟国,法国结束对北约组织一体化的从属关系。法国的这些做法意在( )
A.顺应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B.缓和西欧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
C.加强西欧国家间的军事合作 D.提升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6.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膝下跪。1985年联邦德国总统冯·魏茨泽克宣布把德国“战败日”改为“解放日”,2015年德国议会主席拉迈特对此加以重申。这一变化有助于德国( )
A.直面纳粹罪行,承担历史责任 B.淡化战争记忆,满足政治需求
C.联合欧洲国家,应对冷战形势 D.走出战争阴影,重塑大国形象
【能力提升】
7. 1943年,美英分别发表了各自关于战后世界经济秩序重建的方案。1944年,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终基本上按照美国的方案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这表明( )
A.英国开始失去世界霸权 B.美国主导战后世界经济体系
C.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裂 D.联合国成为美苏博弈的工具
8.下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
1961—1975年苏联农业投入情况表
年份
1961—1965
1966—1970
1971—1974(预期)
国家及集体农庄发展农业生产投入资金(10亿卢布)
6.3
11.7
19.5
拖拉机(千辆)
170
235
287
收割机(千辆)
57
59
70
载重汽车(千辆)
52
102
187
无机化肥(百万吨)
16
40
65
A.农业问题积重难返 B.工业发展反哺农业
C.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D.经济重心转向农业
9.下表是1969年欧美四个国家在亚非拉的国***数量及分布比例表。其中,乙国是( )
国家
数量(个)
分布比例(%)
非洲
亚洲
拉丁美洲
甲
2 452
8.4
18.8
72.8
乙
2 249
40.0
31.5
28.5
丙
815
66.6
9.3
24.1
丁
519
21.8
28.3
49.9
A.英国 B.法国
C.联邦德国 D.美国
10.下表为二战后美国部分科研机构或职位设立时间表。
时间
名称
1946年8月
原子能委员会
1950年
国家科学基金会
1957年11月
总统科学技术特别助理
1958年
国家宇某某
1962年
科学技术办公室
该表格说明,二战后美国( )
A.国家干预继续推行 B.科技发展主要服务冷战
C.科技发展领先世界 D.推动了知识经济的诞生
11.二战后,共同体一词的使用更为广泛。这些共同体理念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关注在具体问题领域内的联合,如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智慧共同体等;第二类则重视区域层面的联合,如欧洲共同体、东非共同体和加勒比共同体等。“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反映了( )
A.区域集团化放缓 B.多极化趋势加强
C.两极格局的形成 D.全球化进程加快
【迁移拓展】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殖民主义是西方列强使用侵略手段使落后国家变为其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的侵略政策。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材料一 西班牙人劫掠阿兹特克帝国,劫掠印加帝国,劫掠他们所侵略的其他国家,这是最直接的攫取财富的手段 ……有些北欧洲人的确知道西班牙新财富的来源,因此决定不再通过西班牙人之手,而由自己直接去夺取。英国、荷兰、法国的商人,虽经官方授权组成***,掠夺起来和做买卖一样毫不犹豫……这些冒险家摇身变成海盗,直接掠夺货物,烧毁城镇。
材料二 在工业化时代,大部分国家致力于保护本国和殖民地市场,排除外国竞争,英国强大的海军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它为英国产品打开了全球市场;降低了***有一部分是通过扫荡海盗实现);在某些情况下,它还防止外来者在英国殖民地与英国货竞争。
——摘编自彭慕兰《贸易打造的世界》
材料三 1949年1月在杜鲁门总统的就职演说中提出了四点主要的行动原则,其中第四点谈到:“为了以我们先进的技术和进步的工业帮助改善和发展那些尚未发展起来的地区,……提供我们所有的技术和知识给那些爱好和平的人们,……促进对需要发展地区的资本的投入”……“该计划是我们对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国家援助的具体表现,是和我们保证这些国家在衣食住等条件方面得到适当改善,从而防止共产主义在自由世界扩张的政策相辅相成的,致力的不仅是为这些人民带来民主的理想,而且要通过合作为他们带来美好生活的实际利益。”这就是杜鲁门政府对第三世界进行开发援助的第四点计划。
——摘编自刘国柱《第四点计划与杜鲁门政府在第三世界的冷战战略》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它们所反映的殖民方式存在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针对第三世界国家推行的冷战战略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近代以来西方大国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4分)
【学以致用】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全球化和国家主权的关系,西方近年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理论。一些人认为全球化将威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无国界的时代;但也有些人说情况“完全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全球化只会造成我们关于主权看法的变化,它“不危及主权的安全,更精确地说全球化正在促使我们采取一种更精密的眼光来看主权问题”。这些人还说,关于全球化使民族国家成为过时的论点“与象牙塔里的废话没有区别”。还有人指出,为了促进整体的重大战略和使其他方面主权的最大化,主权的各个方面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从这一意义上讲,“主权更可以看成是一套人们正在使用的准则和习俗,可以显示出变异和灵活性”。
——王某某《“欧洲化”、西欧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主权问题》
依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六、单元作业评价(根据高中历史课标学业水平质量分级设定)
项目
评价
基础巩固
(必备知识)
能力提升
(关键能力)
实践拓展
(核心素养)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实际水平
学生自评
教师评语
七、单元作业指导
(一)双向细目表
题号
题型
考查内容(考点)
预估
区分度
预估
难度
能力
层次
选择题
非选择题
低
中
高
低
中
高
识记
理解
应用
综合
1
√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
√
√
2
√
马歇尔计划
√
√
√
3
√
北约组织建立
√
√
√
4
√
冷战时期欧洲分裂
√
√
√
5
√
提升法国地位
√
√
√
6
√
勃兰特下跪
√
√
√
7
√
《布雷顿森林协定》
√
√
√
8
√
苏联经济
√
√
√
9
√
欧美在全球殖民地
√
√
√
10
√
科技发展主要服务冷战
√
√
√
11
√
区域集团化
√
√
√
12(1)
√
殖民方式存在的差异
√
√
√
12(2)
√
二战后美国针对第三世界国家推行的冷战战略
√
√
√
12(3)
√
西方大国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
√
√
√
13
√
全球化和国家主权的关系
√
√
√
(二)答案与详解
【基础巩固】
答案: 1.A 2.C
解析:1. 艾奇逊含沙射影攻击苏联,被人们嘘下了台;“铁幕演说”遭到群众抗议示威,说明敌视苏联没有得到各界支持,反映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影响大,故选A项。2.根据漫画可以看出,马歇尔计划体现了美国意志,说明这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领域的应用,选项C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主导地位,选项A排除;材料无法看出欧洲经济的恢复,排除B;漫画与苏联无关,排除D。
答案:3. B 4.D
解析:3. 从材料中东德、西德和东柏林、西柏林,反映出二战后在美苏冷战影响之下,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北约组织也是冷战的表现,故选B项;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1917年,与材料中二战之后德国分裂时间不符,排除A项;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而德国在两极格局瓦解前已经完成统一,排除C项;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而德国在1990年完成统一,排除D项。4.根据“欧洲现状是不正宗或荒谬的,但是它楚河汉界、泾渭分明”,结合二战后美苏“冷战”对峙、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可知,当时欧洲的“现状”指的是冷战时期被分裂为两大阵营,故选D项。
答案:5.D 6.D
解析:5.依据材料信息,法国改变对北约的关系,收回对军队的指挥权,结束从属关系,都体现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D项正确。材料涉及法国与北约(美国)的关系,无法体现西欧国家之间,西欧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故A、B、C排除。6.题干中问这一变化,指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态度,由“纪念碑前双膝下跪”变化为宣布把德国“战败日”改为“解放日”,这是德国重塑大国形象的需求,故选D项;德国总理双膝下跪能够体现其直面纳粹罪行,承担历史责任,而题干中所问的是变化,即对于“战败日”的重新解读,排除A项;“解放日”同样带有战争色彩,无法淡化战争记忆,排除B项;1967年便已经成立欧共体,材料中的变化发生在欧洲联合之后,排除C项。
【能力提升】
答案:7.D 8.B 9.A
解析:7.依据材料“最终基本上按照美国的方案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可知,战后世界经济体系是美国主导建立的,故选B项;题干中没有时间表明英国开始失去世界霸权,故“开始”没有体现,排除A项;资本主义阵营是二战后由于美苏冷战才形成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8.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国家及集体农庄为发展农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及各种物资,这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苏联在取得巨大的工业成就后,注意用工业的发展来反哺农业,以调整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故选B项。9.在二战之前,英国就是一流的世界经济强国,在二战之后,虽然英国遭受到了创伤,但是由于在战前其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再加上其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阐释:二战结束后,世界形成两极格局并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总体上世界局势相对和平稳定;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适应了美国经济扩张的需要;二战结束后,美国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时期;美国重视科技创新,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所以,二战后美国经济周期波动收缩期明显缩短,扩张期明显延长,经济的波动幅度明显减小,经济运行相对平稳。 (“示例”仅供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确定选题角度,如1900~1920、1920~1940、1940~2000,并根据选题角度拟出相应论题,如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美国的关系、一战、经济危机、二战与美国的关系、二战后美国GDP稳定性增强等,其次,根据论题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如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一战、经济危机、二战冲击美国经济,二战后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及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等,最后,根据提取的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表述成文。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历史)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单元作业设计-罗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