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1)(1)(1)

本文由用户“monika1112”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6-01 04:28:31 举报文档

以下为《生物制品(1)(1)(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生物制品:根据免疫学原理,利用微生物、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或免疫应答产物(血清)等为原料,采用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生物工程学的方法加工制成的、用于传染病或其它有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生物制剂。

生物制品学:是在微生物学、免疫学和传染病学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等技术和方法,研究和制备生物制品,用于解决人、畜疫病防治的一门新兴应用学科。

生物制品学包括生物制品的生物学和制造工艺学两个方面内容。

根据生物制品的作用分类:1、人工主动免疫用生物制品2、人工被动免疫用生物制剂 3、诊断液4、非特异性生物制剂及其它,包括免疫调节剂、噬菌体、血液制剂等。

疫苗: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所制成的,用于人工自动免疫用的生物制品,接种机体后能产生自动免疫、预防疫病的一类生物制剂均称为疫苗。

常规疫苗:即传统疫苗,指以传统的常规方法,应用细菌、病毒培养液或含毒组织制成的疫苗。 有两类,灭活疫苗和活疫苗。

灭活苗:以含有细菌和病毒的材料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处理,使其失去感染性或毒性而保留其免疫原性,接种机体后能产生自动免疫,预防疫病的一类生物制品。

优点:a、安全,不存在返祖返强、散毒,从而造成新疫源的危险。b、易于保存、运输,

不需要低温保存及特殊的运输条件。c、疫苗稳定,便于制备多价或多联苗。d、对母源抗

体的干扰作用不敏感。缺点:a、产生免疫力慢,不适宜用于紧急接种。由于灭活苗不能在

体内增殖和复制,所以产生免疫力慢,接种后2—3周,不适宜紧急预防。b、免疫途径受

限制,一般必须注射。c、不加佐剂的灭活苗免疫效果较差,免疫期短。d、不产生局部免

疫;主要激发体液免疫,引起细胞介导免疫的能力也较弱e、用量大、价格较贵。

活苗:利用通过人工诱变获得的弱毒株或筛选出的自然弱毒株所制成的疫苗。 仍保持

良好的免疫原性和遗传特性。优点:a、产生免疫力快且持久。b、可采用多种途径接种

c、可引起整个免疫应答、局部免疫及全身性免疫。d、生产成本低,价格低廉。

缺点:a、具有返强、返祖危险:残毒在自然界动物群中持续传递后毒力有增强的危险b、

残余毒力问题:如Ⅰ系、传喉对雏鸡影响较大。c、要求在低温、冷暗条件下运输、储存。

d、存在不同抗原、母源抗体的干扰现象,从而影响免疫效果.e、 疫苗污染的危险:在生产过程中造成其它病毒的污染。

单价苗:利用同一种微生物菌(毒)株或同一种微生物的单一血清型菌(毒)株的培养物所制备的疫苗。

多价疫苗:利用同一种微生物两种以上血清型菌(毒)株的培养物而制备的疫苗。多价

苗能使免疫动物获得较为安全的保护,且可在不同地区使用。

多联苗:指利用不同种微生物的增殖培养物或其代谢产物,按免疫学原理、方法组合而成

的疫苗。是一种一针防多病的生物制剂。如百白破三联苗、猪三联、犬五联等。

同源疫苗:指利用所要预防的传染病的病原体本身或其弱毒及无毒变种制成的疫苗,而又

应用于同种类动物免疫预防的疫苗。如鸡瘟、猪瘟等。

异源疫苗:利用具有共同性保护抗原的异种微生物所制成的疫苗。如MD的火鸡疱疹病毒

疫苗、鸡痘用的鸽痘疫苗、犬接种麻疹疫苗后,能产生对犬瘟热的抵抗力。

亚单位疫苗利用微生物的一种或多种亚结构制成的疫苗称亚单位疫苗。也即将微生物经物

理的或化学的方法进行处理,除去其无效的毒性物质,提取其有效的Ag成分而制备的疫

苗。

基因工程苗,第二代疫苗,根据基因工程苗研制的技术路线和疫苗组成的不同,目前可分为四大类: 基因工程亚单位苗、 基因缺失苗、 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DNA疫苗

基因工程亚单位苗: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所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在高效表达系统中表达出来的强某某病原体的某种免疫原性成分而制成的疫苗。 特点:安全;稳定,便于保存和运输;便于多价苗的制备;可用于具有高度危险性或不易培养的病原体疫苗的制备。缺点,免疫原某某;产品研究和开发的费用高。

基因缺失苗或突变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DNA水平上造成毒力有关基因的缺失或突变,

即切去基因组中编码致病性物质的某一片段核苷酸序列或使其突变失活,使该微生物致病

性丧失,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及复制能力。

这种基因缺失株比较稳定,不易发生返祖现象,从而可以制成免疫原性好且又安全的疫苗。

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将病原体的保护性Ag基因片段插入到活载体病毒或细菌的基因非

必需区内而获得重组活载体疫苗。 可分为a.活载体病毒疫苗b 、活载体细菌疫苗:

DNA疫苗:又称核酸疫苗,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质的外源基因与载体

重组后直接导入动物体内,利用免疫原基因在宿主体内表达出的抗原蛋白质引起机体的免

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生物制品的性质可将其分为,1、疫苗2、类毒素3、诊断制品4、抗病血清5、微生态

制剂6、负免疫制品

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剂,抗体,高免血清,抗毒素。主动免疫的有,疫苗、类毒素。

合成肽疫苗——第三代疫苗,应用利用化学合成法人工合成的病原微生物的保护性多肽成分而制备的疫苗。

类毒素(toxoid):又称脱毒毒素,细胞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外毒素,经化学药品(如0.3-0.4%甲醛)处理后,成为无毒性而保留其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剂。

诊断制品,利用微生物,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或者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清制成的生物制剂,用于传染病或寄生虫的诊断、群体检疫、检测免疫状态以病原体的鉴定。

诊断液包括两大类:(1)诊断抗原2)诊断血清

生物制品制造方法和物理性状分类普通制品,精制制品、液状制品、干燥制品、佐剂制品

优良的反应原性与免疫原性是衡量菌(毒)种的主要指标。

菌毒种选育,筛选出毒力强、抗原性好、性质稳定、纯净的强某某株

LD50 : 半数致死量。EID50 :鸡胚半数感染量。 ELD50 : 鸡胚半数致死。 TCID50 :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

弱毒株的选育,自然筛选有同源动物、异源动物。人工筛选,物理途径、化学途径、生物途径、基因工程。

菌(毒)种鉴定1.毒力鉴定2.免疫原性鉴定3.稳定性试验

细菌的规模化培养1、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法:属于手工操作。一般将种子液均匀地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平皿、大扁瓶),平放于室温内进行静置培养,培养完后弃去凝集水,收集菌落、菌苔制成混悬液。用于制备诊断抗原和疫苗,此法可根据需要调节细菌浓度,但产量受限制,且劳动强度大。2、液体静置培养法:此法适用于一般菌苗的生产。培养容器可用大玻璃瓶,也可用一般发酵罐。按容器的深度加入1/2-2/3的培养基,灭菌后接种种子液1%-2%,在一定温度下静止培养。 厌氧培养时培养基加入约70%,并在灭菌后冷却至37℃,立即接种种子液,在厌氧条件下培养。本法简便、但细菌浓度不高。

3、液体深层通气培养法:又称反应罐通气培养。本法能加速细菌的生长繁殖,提高菌苗的产量和浓度,缩短培养时间,适宜于大量的培养,是目前菌苗生产的主要方法。

4、透析培养法:指培养液与培养基之间隔一层半透膜的培养方法。

这种透析膜只允许小分子量的营养成分透过,而不允许大分子的细菌或毒素通过,因此可使培养基中高浓度的营养物质通过透析膜扩散到接种有细菌的培养室内,使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不断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

病毒的培养可有如下三种途径:(一)动物培养法(二)鸡胚培养法(三)细胞培养法

SPF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指在一个动物群中,不存在某些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的动物。

SPF疫苗优点,纯净,防止卵源性传播疫病的垂直;抗原含量均一、稳定、效价高。

鸡胚接种途径:常用的途径有1、尿囊腔:9-11日龄2、绒毛尿囊膜:11-13日龄

3、卵黄囊:6-9日龄4、羊膜腔:10-12日龄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是指利用机械、酶或化学方法使动物组织或传代细胞分散成单个或2-4个细胞团悬液进行培养

根据细胞的染色体和繁殖特性,细胞可分为三类:原代细胞、二倍体细胞和传代细胞。

细胞培养的方法①静置培养 将细胞悬液接入培养瓶或培养板中置温箱内静置培养,细胞贴壁生长繁殖成单层后即可接毒。 ②转瓶培养 将细胞悬液接入转瓶后置于细胞转瓶机上进行培养,使贴壁细胞不始终浸于培养液中,从而有利于细胞呼吸和物质交换而加速细胞的生长。③悬浮培养 通过振荡或转动装置使细胞始终分散悬浮于培养液内的培养方法。

④微载体培养。以细小的微载体颗粒作为细胞载体,通过搅拌悬浮于培养液内,使细胞在微载体表面长成单层的一种细胞培养技术。该方法扩大了细胞的附着面,能充分利用生长空间和营养液,因此大大提高了细胞的生长效率和产量。培养时某某在发酵罐中进行,兼有单层和悬浮培养的优点。⑤中空纤维细胞培养 该技术模拟机体体内环境,使细胞在中空纤维上形成类似组织的多层细胞生长,细胞周围犹如密布微血管,可以不断获得营养物质,同时又可将细胞代谢产物、废物送到营养液中被运走。⑥微囊化细胞培养 微囊化培养是借助固定化技术将细胞包裹在半透膜微囊中,在培养液中悬浮培养。

细胞冻存与复苏 细胞株或细胞系均需保存于液氮(-196℃)或-70℃冰箱中。一般采用慢冻快融法。慢冻:细胞沉淀加入冻存液后分装。4℃1h 、-20℃2h 、-70℃4-6h -196℃。快融:-196℃取出,37℃/40℃水浴40-60s融化,离心除去冻存液。

细胞的制备方法(1)机械分散法:适用于细胞间质结构疏松的组织。(2)酶消化法:胰蛋白酶消化细胞间的蛋白成分。(3)螯合剂分散法: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通过与Ca2+、Mg2+结合而使细胞分散。

传染病即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灭活指破坏或杀灭微生物使其成为无生命物质的过程,即破坏微生物的生物学活性、繁殖能力及致病性,但尽可能保留其免疫原性。

免疫佐剂:凡是可以增强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均称为佐剂。

油乳佐剂:油水不溶,但在乳化剂存在的情况下,高速搅拌可使二者形成乳剂而制成的佐剂。

氢氧化铝胶灭活苗步骤,选取菌株,接种血琼平板37℃24h ,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少量马丁肉汤37℃20h,转种于适量马丁肉汤, 37℃20h作为种子液;接种大量马丁肉汤培养基,加入量为1%,37℃24h;纯粹检验、计数;加入0.1%甲醛,37℃7-12h; 加入菌液:Al(OH)3=5:1的Al(OH)3,混匀,置室温24h,弃去适量上清液;混匀、分装。

灭活的方法(1)物理灭活。A、热灭活:最早由smith研制猪霍乱灭活菌苗时提出,但易引起菌体蛋白变性,目前除诊断抗原尚采用外,一般很少用。B、 (射线、紫外线灭活

(2)化学灭活法 利用化学灭活剂使微生物、活性物质的一些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丧失生命力、感染性或活性的一种方法。   3、常用的灭活剂:甲醛:

佐剂的种类,根据在体内的存留时间分类:1储存型佐剂(2)非储存型佐剂

佐剂提高疫苗免疫的作用机理①在接种部位组织内形成Ag贮存库,使Ag缓慢降解和释放。

②增加Ag分子的表面积,提高Ag的免疫原性;同时,有助于抗原性物质在细胞内被加工,被MHC分子特异性地结合、保护、运输并递呈给效应细胞,从而提高抗原递呈效果。③诱导各种CK因子的释放,提高免疫调节功能。

储存型佐剂A、不溶性盐类佐剂:Al(OH)3、AlPO4、明矾等。 B、油性佐剂:弗氏完全和不完全佐剂,矿物油、植物油等。

①不溶性盐类胶体佐剂:氢氧化铝胶、明矾等。氢氧化铝胶佐剂,最简单的制备方法:先将无水AlCl3配成25%溶液,加热溶化,使用时再稀释成8%溶液,加温至56-60 ℃ ;另将NaOH配成4%溶液,加温至56-60 ℃ 。合成时,将AlCl3溶液置于反应缸内,维持温度60,边搅拌边缓慢加入NaOH溶液,当混合液pH达5.6-6时,即为终点,继续搅拌10分钟,分装高压.5份Ag液+1份铝胶 ,室温2—4天,弃去部分上清液,混匀分装。  钾明矾:KA1(SO4)2 .12 H20先配成10%溶液,应用时加入1-2%量与抗原混合。

常用的油性佐剂有:A、白某某佐剂,油相:94%白某某、6%司某某-80(去水山梨醇单油酸酯)、2%硬脂酸铝,加热、融化、高压灭菌。水相:96%Ag液,4%吐温-80(聚氧乙烯去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混匀。制苗时,将油相于匀浆机内,在低速搅拌下,缓缓加入水相(水相=1:2-3)后继续高速搅拌2分钟,制成乳白色的油包水型油乳苗,分装。

弗氏完全佐剂,在FIA中加入卡介苗12mg/ml;或灭活的分支杆菌10mg/ml。用时佐剂与抗原等量混合。

冻干保护剂是指一类能防止生物活性物质在冻干及保存过程中免受破坏的物质。

冻干又称冷冻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是将含有大量水分的生物活性物质,经预先冻结成固体,再在真空和低温条件下使固体水分子直接升华成水蒸气,最后使生物活性物质形成疏松多孔状、体积不变的干燥制品,这一过程称冷冻干燥,简称冻干。

解吸干燥阶段:使与物质结合的水分子通过加热方式除去的过程称为解吸干燥。

升华干燥阶段:加温使制品温度达到共熔点温度,在共熔点温度下将冻结物质中的水分除去的过程称为升华,即升华干燥阶段。

冻干程序;产品分装;装箱;预冻3-4h(-40℃;抽真空至13.33Pa以上;加温干燥①升华干燥阶段(13.33Pa以下);②解吸干燥阶段(15-30Pa);加塞压盖

冷冻制品的干燥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经预冻后即进入真空干燥阶段。该过程分两个阶段。

①升华干燥阶段:加温使制品温度达到共熔点温度,在共熔点温度下将冻结物质中的水分除去的过程称为升华,即升华干燥阶段。②解吸干燥阶段:使与物质结合的水分子通过加热方式除去的过程称为解吸干燥。一般在加热下使产品温度迅速上升到25-30℃,冻干箱内的压强控制在15-30Pa下进行解吸干燥。此阶段可除去10%的水分

共熔点:溶液和混悬液随温度降低而发生凝固冻结,当达到全部冻结时的温度称凝固点。物质的凝固点也就是该物质的熔化点,故又称此温度为共熔点.

共熔点的意义:在升华干燥阶段可除去85%以上的水分。

保护剂的组成与功能,保护剂通常由营养液、赋形剂和抗氧化剂三类物质组成,并由此三类物质组合成适用于各种生物制品的的各种类型的冻干保护剂。

冻干保护剂的作用机制,①防止活性物质失去结构水及阻止结构水形成结晶而导致生物活性物质的损伤; ②降低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差,防止细胞内结构水结晶,以保持细胞的活力;③保护或提供细胞复苏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活性的复苏和迅速修复自身。

类毒素是由外毒素经甲醛脱毒处理后而制成的一种人工自动免疫用生物制剂。

破伤风类毒素的制备

一、破伤风明矾沉降类毒素的制备①种子液的培养:选择合格的菌种,接种于培养基中(碎肉肉汤、8%甘油冰醋酸肉汤),35℃培养48h,一般传2次,纯度检验合格后,供制造毒素用。②毒素的生产:培养基高压灭菌后,急速冷却至45—50℃,立即按0.2—0.3%接种种子液,于34—35℃培养5—7日,抽样进行纯度检验和毒力测定。③脱毒处理:经检验合格的培养液,加入0.4%甲醛,充分震荡混匀,37—38℃下脱毒21—31天,取出静置7—10日后,抽取上清液用纱布过滤,加入1/2.5万硫柳汞、混匀,用蔡氏滤器过滤,滤液内加入2%精制明矾,即为破伤风明矾沉降类毒素。

二、精制破伤风类毒素的制备(1)物理学方法 冻干、中空纤维抽滤

2)化学沉淀法 HCl-NaCl沉淀法 、 硫酸铵分段沉淀法等。

种子液的培养(35度、48h);毒素生产(35度、5-7天);脱毒(0.4%甲醛,37-38度21-31天);过滤除菌;滤液按70%的量加入硫酸铵,4 ℃过夜;收集沉淀;用适量的水溶解,加50%硫酸铵;收集沉淀, 4 ℃下于水中透析,除去硫酸铵;加NaCl至0.85% 加佐剂配苗。

高免血清,为含有高效价特异性抗体的血清制剂。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接种。

高免血清制备的基本程序①基础免疫:一般先用弱毒苗/灭活苗按预防剂量进行首次免疫,经7天/2周左右再用倍量同种疫苗进行二免,即完成基础免疫。有时还需进行3次以上的免疫。注意,抗原勿需过强过多,以为高度免疫产生有效的回忆应答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强化免疫: 基础免疫后2-3周左右开始进行高度免疫,注射Ag多为强某某,免疫原性良好,免疫剂量逐渐增加,免疫次数视血清抗体效价而定,一般1-2次。但有时需经过多次注射。每次注射强某某、Ag间隔时间为5-7天。

健康动物(弱毒苗/灭活苗);首免(常规剂量)1-2周;二免(倍量同种疫苗)2-3周;高度免疫(强某某或灭活疫苗) 注意,一般遵循剂量(抗原量)渐增,毒力渐强的原则。

高免卵黄液的制备(1)动物的选择:选择SPF鸡群或健康的产蛋鸡群作为制备高免卵黄液的鸡群(2)免疫:根据不同鸡群的免疫状态,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基本同高免血清相同。

首免(IBD油苗,1ml/只)10天;二免(IBD油苗,2ml/只)10天;三免(囊毒液2ml/只或油苗3-4ml/只)10天后;检验,AGP效价达1:64-128时,收蛋;当效价低于1:64时,在强化免疫。

免疫球蛋白(IgG)的制备1.盐析法,1.盐析法常用33%饱和度的硫酸铵提取血清中的IgG。

2.离子交换层析技术。血清-硫酸铵沉淀-透析-过DEAE-纤维素柱

精制破伤风类毒素与精制破伤风抗毒素的区别?1成分不同,类毒素是蛋白质,抗毒素是免疫球蛋白。2用途不同,类毒素是预防破伤风病,使体内产生自动免疫抗体;抗毒素是治疗用药,是加工精制而成的免疫抗体。3制备方法不同。

诊断抗原(一)血清学诊断抗原1、凝集反应抗原,颗粒性抗原,如细菌、红细胞等,在有电解质存在的情况下,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间接凝集抗原包括致敏红细胞、乳胶凝集Ag、炭凝集Ag。

2、沉淀反应抗原 沉淀反应抗原为胶体状态的可溶性抗原,如细菌和寄生虫的浸出液、培养滤液、组织浸出液、动物血清等,与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存在下,经一定时间聚合成可见沉淀物。沉淀抗原是细胞浸出成分,为细微的胶体溶液,体积小而总面积大,反应时需要的抗体量多。

3、补体结合反应抗原原理:补体结合反应是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以再结合补体,但这一反应不能被肉眼观察到,可加入红细胞及其抗体(溶血素),根据是否溶血来判定反应系统是否存在相应抗原抗体,如红细胞不溶解说明存在相应的抗原抗体,为阳性反应;如溶血则说明不存在相应的抗原抗体,为阴性反应。

二、变态反应抗原感染机体再次遇到同种病原体或其代谢产物时所出现的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异常反应(变态反应)。引起变态反应的Ag物质称变应原,如结核菌素。

诊断抗体包括:1.诊断血清(多克隆抗体)2.单克隆抗体

诊断血清的种类1)一般标准阳性血清2)多价血清 含有多型或多群抗体的血清。

(3)单价血清/因子血清 只含一种或一个型抗体的血清,称单价血清或因子血清。

H因子血清:只含鞭毛抗体成份的血清称H因子血清。

O因子血清:只含菌体成份的血清称O血清。

K因子血清:只含荚膜或菌毛抗体成份的血清称K因子血清。

单克隆抗体McAb由一个B细胞克隆分化增殖的子代细胞所产生的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或者说是由一个只识别某种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产生的同源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抗体结构高度均一,与抗原结合部位均相同,具有纯度高、特异性强、亲和力恒定、效价高、少或无血清交叉反应等特点。

M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标抗体是指与底物结合后能显色的酶与抗体连接后所制备的结合物。

酶标抗体原理:能与被检抗原形成酶标记的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上的酶在遇到相应的底物时,催化无色的底物,生成可溶性或不溶性的有色产物。根据有色产物的有无及浓度,可对抗原及抗体做定性、定位和定量测定。

酶标二抗即酶标记的抗抗体(抗异种动物的抗体)。如兔抗猪酶标二抗、兔抗鸡酶标二抗。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简称ELISA。在合适的载体上,酶标抗体(E-Ab)或抗(E-Ag)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形成酶标记的Ag-Ab复合物,在遇到相应的底物时,复合物上的酶催化底物使其生成另一种有色物质,由于酶的降解底物与呈现的颜色深浅是成正比的,因此可通过颜色变化来确定是否发生了抗原抗体反应,以及参与反应的抗原或抗体含量。

兔抗猪高免血清的制备,免疫原:猪血清,猪IgG

制备程序:采取猪血、分离血清--提取IgG--取猪IgG接种于某某(一般3次,每次间隔10天左右,剂量递增)--最后一次注射后10左右采血检测其琼扩效价,达1:32-64以上时,大量采血,分离血清。

 

[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生物安全应急处置文件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细则
  2.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
  3. 新冠疫苗文件汇编
  4. 关于接种新冠疫苗的通告
  5. 附件1:疫苗接种流程和接种注意事项
  6.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7. 微生物第七章讲稿
  8. 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
  9. 关于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摸底登记的通知
  10. 环境微生物和环境毒理学综合考试考研辅导讲义 目录
  11. 生物制品疫苗行业及批签发总结
  12. 如何看待二类疫苗的接种
  13. 附件2 预防接种证查验疫苗补种(补证)联系通知单
  14. 教学设计和反思(左彩霞)
  15. 教学设计和反思(左彩霞)
  16. 免疫调节教学反思
  17.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规定
  18. **_*

以上为《生物制品(1)(1)(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