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和反思(左彩霞) 》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和反思
一、教学过程,师生互动
1、以艾滋病问题为切入口,围绕艾滋病问题的讨论而逐步展开。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
(2)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3)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
(4)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5)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
通过以上交流和讨论,使学生能对艾滋病知识有更多的了解,认识到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以及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
2、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揭示艾滋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引入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学习。
探究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阅读教材,学生总结:
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病原体,吸入的气体中含有病原体,周围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得病,这是为什么?人被HIV感染后,也并不立即得病,一般有几年时间的潜伏期,这是什么原因?这些都与人体免疫的防卫功能有关。
探究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总结: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非特异性免疫免疫。 第XX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呈现教材体液免疫示意图,思考:
1、在此过程中吞噬细胞起了什么作用?吞噬细胞属于哪道防线?
2、记忆细胞起到什么作用?是在上图中加以体现。
3、什么是抗原?什么是抗体?抗体是那里产生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填写学案,教师归纳:
通过体液免疫机体只能消灭体液的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消灭这些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
呈现教材细胞免疫示意图讲解,然后归纳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例如,进入体内的细菌外毒素,需要有特异的抗毒素与它结合,才能使它丧失毒性,因此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是胞内寄生菌,也就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而抗体是不能进入宿主细胞内的,这就需要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才能将这些病菌消灭;而在病毒感染中,则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来予以彻底消灭。
3.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4.板书设计
二、教学反思
(1)整体分析:
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教师讲授的内容有些偏多。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用学生的活动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另外在安排知识讲述的时候也尽可能多的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整体来说,本节课的条理比较清楚,用问题衔接各个知识点较好,知识讲解比较清楚。基本完成了本课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理解了基本知识原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了“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2)亮点之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进行当堂检测,意为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教学方法方面,采用导读、导思、导议、导学结合的基本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积极性,突出其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我发有些概念的界定比较模糊,如病原体与抗原,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明确。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可能在如下几个方面理解不够:第一:第三道防线的是如何进行特异性免疫的;第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起关键性的细胞(物质);第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对比归纳,学生自主讨论,老师从多方面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内容。??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教学设计和反思(左彩霞) 》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