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lyh770”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3-01-31 11:29:19 举报文档

以下为《自相矛盾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5自相矛盾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4个字,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读懂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根据楚人的言行表现推测其思维过程,发现其思维的混乱,深入理解“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领悟故事的寓意。【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楚人的言行表现推测其思维过程,发现其思维的混乱,深入理解“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领悟故事的寓意。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说起寓言,同学们并不陌生,它往往通过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大家都读过哪些寓言故事?(学生自由交流)

2.教师借学过的课文《守株待兔》引入对《韩非子》的介绍。今天我们学习的《自相矛盾》就选自《韩非子·难一》。(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指导理解“矛”和“盾”。

(1)提示学生书写时注意“矛”的笔顺,最后一笔是长撇。“盾”是半包围结构。

(2)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矛”和“盾”:矛和盾是古代用来进攻和防御的武器。矛多用来进攻,盾则用来防御。

二、把握停顿,朗读课文

1.联系已有的文言文朗读经验,学生尝试自主朗读,教师针对难读的句子予以重点指导。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借助句式“……有……者”和注释(鬻:卖)了解大意,读好停顿——“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2)“于物无不陷也”,在“于物”后停一下,停顿的时候注意声断气连。

(3)最后一句,“夫”读“fú”,放在句首的“夫”字,表示将发议论。

2.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指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学生交流后明确楚人大体的思维过程:要想东西卖得好,就要使劲夸,于是他就使劲夸自己的东西,说自己的盾坚固无比,天下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破它;又说自己的矛无比锐利,天下没有它刺不破的东西。

(2)组织学生探讨“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引导学生推测楚人回答不上来时是怎么想的:无论是说矛刺破还是刺不破盾,自己前面说的话都互相抵触了。

3.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

第一步,讨论楚人的问题出在哪里。宣传自己的东西好,这个出发点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出在两个地方:一是过度夸耀,把自己的东西夸到顶了,太极端了;二是同时卖矛与盾这两种对立的东西。这样就造成了自我抵触,闹了笑话,其根本原因是思维错乱。

第二步,理解作者的议论。作者对这个故事是怎么看的?理解“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结合上下文猜测“立”的意思,进而理解整句话的意思——什么东西也刺不破的盾牌与什么东西都能刺破的长矛是不能共同存在的。

第三步,联系生活,深入理解寓言故事。学生联系生活经历,交流类似“自相矛盾”的事情。教师引导,发现这些事情的共同点:一个人的言语、行为前后不一致,相互抵触。这是“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的喻某某。(板书: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自相矛盾》。

2.阅读《郑某某买履》,说一说郑某某“遂不得履”的原因。

郑某某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教学板书]

15自相矛盾

矛——利(无不陷)

盾——坚(莫能陷)

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自相矛盾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