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承受能力

本文由用户“yangdexiu”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4-21 09:19:30 举报文档

以下为《心理承受能力》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1

心理承受力?

心理承受能力 一般指本词条

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体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主要是对逆境的适应力、容忍力、耐力、战胜力的强弱。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承受力”像“心理素质”一样,是由生活概念进入到心理学领域的。一般来看,心理承受力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从狭义的角度看,即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看,心理承受力与先天的神经特征有关。按照巴甫洛夫的说法,人的大脑神经系统的耐受性大小、强弱以及兴奋和抑制之间的平衡性是不同的。有的人耐受性高、兴奋和抑制平衡,他们能够承受较大的刺激,这样的人心理承受力强;而有的人则相反,他们不能承受大的刺激,其心理承受力弱。

从广义的角度看,心理承受力可以理解为个体对挫折、对苦难等非自我性环境信息处理的理性程度。人在一定意义上是我向性的,即人总有自我肯定的倾向,总是自然地以自己的标准作为衡量事物的依据。如果事物不以自己的标准来发展,就会产生否定、排斥的看法。在这个意义上,如果一个人以绝对的我向性来支配自己,他们不能操纵不同于自己的事情,然后出现严重的社会不适应,也可以说他的心理承受力弱;相反,如果一个人以可变的、接纳的方式处理非我向性事物,他就能够适应社会,可以促其耐受力增强。在现实生活中,广义的心理承受力更有现实意义。[1]

性质与特点逆境程度个体气质性格个体的需要归因倾向对受挫者态度增强承受力

定义

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软弱不仅可以给他们带来各种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造成适应社会的困

患。因此,青少年心理承受的培养不仅是学校而且是家庭与社会必须给予长期重视并有效解决的问题。

性质与特点

压力源是引起压力的具体人和事,大致包括非人为的压力源和人为的压力源两种。

非人为的压力源即自然逆境。自然逆境给人造成的挫折有时是很严重的,所以心理软弱者对这种非人为的挫折源无能为力,表现为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很低。

当然,对于心理坚强者,面对非人为的自然逆境虽然感到天灾不可抗拒,但会另辟蹊径重新开始,在绝处求生,表现出对挫折极强的心理承受力。例如,伤残人和绝症病人战胜残疾和病魔,顽强地活着、奋斗着,甚至能创造出健康人都不能做出的奇迹。

人为的压力源即社会逆境。社会逆境这种人为的压力源对人的心理承受力的影响是严重的,甚至有些可以置于死地。与非人为压力源相比,人为的压力源(社会逆境)更难战胜,同样是心理坚强者,在自然逆境面前它能成为强者,但在社会逆境面前,他可能无能为力。

因为要战胜社会逆境不仅仅需要坚强的心理,还有许多因素是意志解不了的,诸如:政治因素、道德因素、盘根错节的人际因素、风俗习惯、人心难测等等。可社会逆境这种压力对受挫者心理承受力的影响是较大的,不论是从挫折的强度、挫折持续时间上,还是改变挫折的可能性上都较严重;

所以面对人为压力源,不少人会变得麻木、冷漠、躲避,这是一种挫折心理承受力的畸变,实际上是一种对逆境的心理承受力弱的表现。

逆境程度

逆境强度是指引起逆境事物的严重程度及其对个体的打击程度;逆境的积累度是指逆境积累的次数;逆境的强度和积累度会导致个体的心理失衡。

心理失衡是指个人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主观和客观不统一引起的心理状态。 每一次心理失衡会产生一次逆境感,心理失衡的次数多了,也就是挫折的积累度增强了,这样势必会造成个体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的降低或增强

一般地说,逆境的强度、积累度及心理失衡的程度与逆境的心理承受力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其他因素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逆境强度小、积累度大、心理失衡的程度不严重,个体对逆境尚有承受能力;相反,逆境强度大、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的感受,自己离去了,那谁来替他承受化疗那种生不如死的痛苦?你根本没感受过,是你的幸运,但是不要这样去批判那个癌症患者的自私。

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是想了很久,才写了出来。我也一样,很讨厌别人说我心理承受能力差,但没办法,也许这就是事实。就算你长的丑,别人说你,你也得忍着。除非你整容了,也除非我们能挺过来,走出病情,否则永远就要承受这种外来的言语刺激。

最后希望还健康的人都能少点遇到那些对你产生消极影响极大的事,也希望患者能正视别人的话,不要一被刺激了就心态爆炸,只有能接受那些比较刺激的话语,你才能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每次被刺激到了就犯病

3

真实案例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心理健康工作计划
  2. 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欣赏自己》
  4.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张某某
  5. 小学自然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6. 英语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岳某某
  7.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8.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9. 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0.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11.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2. 心理健康教育123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13. 浅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4.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5. 数学教学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6. 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提案
  17. 心理健康教育
  18. 对如何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9. 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 如何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以上为《心理承受能力》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