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
教师
徐某某
年级
七年级
课时
1课时
课题
秦统一中国
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会受到历史读物、影视剧、历史题材游戏等因素的影响,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的一些“史实”。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较强。伴随着这一现状带来的是学生可能更喜欢这段历史中具体的人物或者事件,容易偏离学习的重难点,对具体历史知识、制度层次和文化层次的认知较为薄弱,因此培养学生从宏观角度看待历史事件是本节课较大的挑战。
教材分析:
《秦统一中国》是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教材从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讲述战国后期,秦国用十年时间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完成军事上的统一。为巩固秦朝政权,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达到政治上的统一。之后,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最终达到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的统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秦始皇和秦朝统一的相关史实,了解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进一步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秦朝的中央集权系统图和秦朝的形势图等图片,理解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统一无论古今,都是大势所趋,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形成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准备:
(教学素材、教学策略、多媒体等)
课件、教材
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当时诸侯国约有百来个,到了战国初期,国家只有20余个,“战国七雄”是其中最重要的国家。战国时期以兼并战争为主,可见,统一是中国历史的趋势。而我国历史上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谁建立的呢?
生:秦王嬴政。
师:那他是如何实现大一统的呢?秦为什么能够统一呢?统一后又是怎么做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进入第九课《秦统一中国》这一课的学习。
【新课讲授】
环节一:金戈铁马,一统天下
展示《秦灭六国图》,探究:秦是怎么结束分裂纷争,完成统一的?
学生活动:学习识读历史地图,解读秦灭六国的过程,记忆其先后顺序。
教师总结:秦国当时通过“远交近攻”策略,各个击破,实现统一。
展示《战国七雄图》和《秦朝疆域图》对比。
教师总结: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并不断扩大疆域。
追问:秦国为什么能够灭六国,实现统一?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自主回答。
教师总结:主要以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展示材料:
(1)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R,,不得休息。”——《吕氏春秋》
梁惠王:“天下恶乎定?”
孟子:“定于一。”
——《孟子·梁惠王章句》
(2)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重大发展。冶铁技术出现,铁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某某、芍陂。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工商业的繁荣。战国时期,手工业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
——《中外历史纲要》
(3)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萃并诸侯。——《史记·河渠书》
(4)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
(5)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某某,东得百里奚某某,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某某。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环节四:开创世纪,评说统一
教师活动:怎样评价秦的统一?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自主回答。
教师活动: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课堂总结】
秦朝,尽管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朝被推翻时才告终。它包括一个独揽大权的皇帝、一个秩序井然的有效的官僚机构、军用驰道网和北方的长城;所有这些使中国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作业布置:
预备方案或知识拓展:
(如果课堂仍有时间,你的“应急方案”是什么?)
教学反思: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