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基础知识复习课件

本文由用户“lmhwlxy”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3-10 06:18:23 举报文档

以下为《高一必修一基础知识复习课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必修一基础知识复习目录(一)常用的物质分类方法(二)离子反应(三)氧化还原反应(四)与物质的量有关的计算公式(五)常见的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六)常见金属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七)氯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八)四个实验(九)元素周期表(十)元素周期律(十一)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十二)化学键(十三)合金(一)常用的物质分类方法一、物质的分类:六大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氢碘酸(HI)、氢溴酸

(HBr)、高某某(HCIO4)四大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氢氧化钡、氢氧化钙注: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例如:Mn2O7;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NO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例:SiO2、CuO 二、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小于1nm 大于100nm 1-100nm之间 单个小分子

或离子 巨大数目的分子

集合体 高分子或许多

分子集合体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均一 稳定 不稳定 较稳定 不能 能 能 不能 不能 盐酸、食盐水 泥水 鸡蛋白的溶液、豆浆 能 能 不能 不能 三、胶体的性质、制备、提纯和应用丁达尔效应 一束光通过胶体产生一条光亮

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 鉴别胶体和溶液 水解法 Fe(OH)3胶体制备:FeCl3饱和溶

液滴入沸水中,且不能过量,

不能长时间加热,不能搅拌。

FeCl3+3H2O = Fe(OH)3(胶体)+3HCl净水剂的使用

(不加热) 渗析 胶粒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

而较小的离子、分子可透过半

透膜,用此法将胶体提纯 净化、精制胶体 △四、物质的转化1、酸的性质:(1)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酚酞——不变色(2)能与活泼金属反应:2Al+6HCl=2AlCl3+3H2↑(3)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Na2O+2HCl=2NaCl+H2O(4)能与碱反应:NaOH+HCl=NaCl+H2O(5)能与某些盐反应:HCl+AgNO3=AgCl↓+HNO32、碱的性质:(1)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变蓝,酚酞——变红(2)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CO2+Ca(OH)2=CaCO3↓+H2O(3)能与酸反应:Cu(OH)2+H2SO4=CuSO4+2H2O(4)能与某些盐反应:CuSO4+2NaOH=Cu(OH)2↓+Na2SO43、盐的性质:(1)能与某些酸反应:2HCl+CaCO3=CaCl2+ H2O+CO2↑(2)能与某些碱反应:FeCl3+3NH3·H2O=Fe(OH)3↓+3NH4Cl(3)能与某些盐反应:CuSO4+BaCl2=CuCl2+BaSO4↓(4)能与某些金属反应:Fe+CuCl2=FeCl2+Cu4、酸性氧化物的性质:(1)能与水反应:H2O+CO2H2CO3(2)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CaO+CO2=CaCO3(3)能与碱反应:CO2+Ca(OH)2=CaCO3↓+H2O(4)能与某些盐反应:CO2+CaCO3+H2O=Ca(HCO3)25、碱性氧化物的性质:(1)能与水反应:H2O+CaO=Ca(OH)2(2)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Na2O+CO2=Na2CO3(3)能与酸反应:MgO+2HCl=MgCl2+H2O(4)能与某些盐反应:

H2O+CaO+Na2CO3=CaCO3↓+2NaOH6、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反应:O2、Cl2、S(2)与酸反应:HCl、H2SO4(3)与盐反应:(4)与H2O反应:(二)离子反应电解质:酸、碱、盐、部分金属氧化物、H2O 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的有机物、NH3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部分盐(包括难溶盐)、大多数金属氧化物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电解质的导电性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二、电离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1、电离方程式的书写:NaHCO3=Na++HCO3- 熔融:NaHSO4= Na++HSO4-

水溶液:NaHSO4= Na++H++SO42-气体、沉淀、弱电解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不能拆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三、离子共存:一色、二性、二反应(三)氧化还原反应一、特征:反应前后有无化合价的改变 二、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四、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性),正相反三、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五、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单线桥与双线桥六、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1、氧化剂:O2、Cl2、HNO3、浓硫酸、KMnO4、Fe3+、H2O2、K2Cr2O7等2、还原剂:活泼金属单质(如:Na、Fe、Zn、Al)、H2、C、CO、SO2、H2S、KI等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进行判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八、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1、守恒规律: 2、价态规律: 3、强弱规律: 4、优先规律: (四)与物质的量有关的计算公式:PV=nRT M=ρ标×22.4 稀释定律: 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稀释溶液前后:溶质的质量和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取出溶液前后:溶液的密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五)常见的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一、钠的性质 1、与氧气反应:常温和加热2、与氯气反应:3、与稀盐酸反应:4、与水反应:浮、熔、游、响、红 5、与盐溶液反应:钠与酸、水、盐反应的顺序:先酸,再水,后盐 保存:煤油或石蜡油中钠着火,用干燥的沙土盖灭 剩余的钠要放回原瓶,不能乱扔二、铁的性质 1、与氧气反应:常温和加热2、与氯气反应:4、与稀盐酸反应:5、与盐溶液反应:Cu2+、Fe3+6、与水蒸汽反应:炼铁高炉内发生的反应: Fe2O3+3CO2Fe+3CO23、与硫反应:铁在地壳中含量居第四位,能被磁铁吸引 三、铝的性质 1、与氧气反应:2、与氯气反应:3、与稀盐酸反应:4、与碱溶液反应:5、与氧化铁反应: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银白色,有金属XX的固体,熔点较低,硬度较小,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常温下在空气中常被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Al2O3熔点2050℃),这层膜起到保护内部金属Al(熔点660℃)的作用,所以活泼的Al可以在空气中稳定存在。一、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 O2- O22- -2 -1 1:2 常温下 在空气中加热或点燃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H+=2Na++H2O 2Na2O2+4H+=4Na++2H2O+O2↑ 2Na2O+O22Na2O2 所以Na2O2比Na2O 更稳定 制备NaOH 作漂白剂(漂白织物)、强氧化剂、供氧

剂(用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 (六)常见金属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注:Na2O2与H2O和CO2反应的相关问题 1、氧化还原反应:Na2O2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 2、比例关系:2Na2O2-2e--O23、反应先后关系:先与CO2反应,再与H2O反应 白色粉末 白色晶体 纯碱、苏打 小苏打 易溶于水,放热 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吸热 稳定,但晶体Na2CO3?10H2O

易风化,变成Na2CO3 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比NaHCO3产生气泡慢) 反应实质:①Na2CO3+HCl=NaCl+NaHCO3

②NaHCO3+HCl=H2O+CO2↑+NaCl NaHCO3+HCl=H2O+CO2↑+NaCl Na2CO3+Ca(OH)2=CaCO3↓+2NaOH NaOH+NaHCO3=Na2CO3+H2ONaHCO3+Ca(OH)2=CaCO3↓+NaOH+H2O(NaHCO3不足)

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NaHCO3过量) Na2CO3+H2O+CO2=2NaHCO3 不反应 Na2CO3+BaCl2=BaCO3↓+2NaCl NaHCO3+NaHSO4=Na2SO4+H2O+CO2↑ Na2CO3 NaHCO3 CO2+H2O或少量酸 ①固体时加热 ②加NaOH溶液 制玻璃、造纸、制肥皂、洗涤剂 发酵粉、医药、灭火器 三、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可理解为FeO?Fe2O3) 铁红 磁性氧化铁 +2 +3 +2(1个)、+3(2个)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难溶于水 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复杂氧化物 不稳定:6FeO+O22Fe3O4 稳定 稳定 FeO+2H+=Fe2++H2O Fe2O3+6H+=2Fe3++3H2O 高温时,均可与C、CO、H2等还原剂反应,被还原为Fe Fe2O3常用作油漆、涂料、油墨和橡胶的红色颜料,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是炼铁原料 Fe3O4+8H+=2Fe3++Fe2++4H2O 四、铁的氢氧化物 Fe(OH)2 Fe(OH)3 白色固体 红褐色固体 不溶 Fe(OH)2+2HCl=FeCl2+2H2O 2Fe(OH)3+3H2SO4=Fe2(SO4)3+6H2O 不稳定,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白色→灰绿色

→红褐色):4Fe(OH)2+O2+2H2O=4Fe(OH)3 不稳定(较Fe(OH)2稳定),受热易分解:

2Fe(OH)3Fe2O3+3H2O Fe2++2OH-=Fe(OH)2↓

Fe2++2NH3?H2O=Fe(OH)2↓+2NH4+ Fe3++3OH-=Fe(OH)3↓

Fe3++3NH3?H2O=Fe(OH)3↓+3NH4+ 4Fe(OH)2+O2+2H2O=4Fe(OH)3 五、铁盐和亚铁盐FeCl2、FeSO4?7H2O(绿矾) FeCl3、Fe2(SO4)3 Fe2+浅绿色 Fe3+棕黄色 Fe2+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Fe(OH)2↓Fe3+Fe(OH)3↓生成红褐色沉淀Fe2+不变红红色溶液 Fe3+Fe(SCN)3(红色溶液) 还原性: 2Fe2++Cl2=2Fe3++2Cl-

Fe2+遇到酸性KMnO4,会使其紫色褪去 氧化性: Fe+2Fe3+=3Fe2+、

2Fe3++Cu=2Fe2++Cu2+

Fe3+遇淀粉KI试纸变蓝:

2Fe3++2I-=2Fe2++I2 还原剂(Fe、Cu) 氧化剂(Cl2、HNO3、KMnO4等) Fe3+ Fe2+Fe2+盐溶液的保存:加少量铁粉,防止Fe2+被氧化 六、氧化铝的性质:两性氧化物1、与酸反应: 2、与强碱反应: 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白色固体,难溶于水,熔点高(2050℃),很坚固 天然的氧化铝俗名叫刚玉,若刚玉中混入了微量的铬,就成了红宝石,若混入了微量的钛或铁,就成了蓝宝石。 七、氢氧化铝的性质——两性氢氧化物1、与酸反应: 2、与碱反应: 3、加热分解: 4、制备:铝盐溶液与氨水反应制取5、用途: 治疗胃酸过多和净水(七)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一、氯气的性质2、与非金属单质(H2)反应1、与金属单质(Na、Fe、Cu)反应:3、与水反应: 4、与碱反应: 制漂白粉、漂粉精、漂白液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氯气),但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所以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 二、液氯、新制氯水、久置氯水的比较 纯净物 混合物 混合物 Cl2 Cl2、HClO、H2O、H+、Cl–、ClO-、OH-(少量) H2O、H+、Cl–、

OH-(少量) 黄绿色 淡黄绿色 无色 氧化性 酸性、氧化性、漂白性 酸性 注:1、氯水与还原性离子反应时一般是Cl2表现氧化性,不考虑HClO 2、氯水用于漂白和消毒时,考虑HClO的强氧化性 三、次氯酸:化学性质: 1、弱酸性:比碳酸弱 2、不稳定性: 2HClO2HCl+O2↑ 3、强氧化性: 有漂白性、有杀菌、消毒作用 注:①实验室中氯水现用现配。保存时,应避免光照、受热,通常

将氯水置于棕色试剂瓶中密封保存 ②光照氯水,浅黄绿色逐渐褪去,溶液的pH值逐渐减小③Cl2可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其原因是Cl2与

水作用生成的HCl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具有强氧化性的

HClO又将变色后的石蕊试纸氧化褪色(漂白)④新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2)氢键比化学键弱得多,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3)氢键的存在可以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4)含有氢键的物质:H2O、HF、NH3注:1、三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化学键>氢键>分子间作用力

2、化学键决定化学性质,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决定物理性质(十三)合金一、合金1、成分: 一种金属为主,另一种或几种是金属或非金属 2、特性: (1)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大 (2)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低 二、铁合金:含碳量为0.03%-2%,为钢;

含碳量为2%-4.3%,为生铁 三、钢 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根据化学成分,钢分为两大类:碳素钢和合金钢 四、应用1、生铁和钢的应用2、不锈钢的应用3、铝合金和硬铝的应用4、储氢合金和其他新型合金的应用[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2. 分析化学笔记(更新至分布曲线)
  3. 《氧气》教学设计
  4. 必修1[原创]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ppt课件 - 副本
  5.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6. 化学第六单元化学方程式总结
  7.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8. 高一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课件
  9. 4月18日化学练习答案4.3 蛋白质和核酸(第 2 课时)
  10. 酸碱盐知识总结
  11.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
  12. 化学能与热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3. 化学--氧气和氧化教案
  14. 《二氧化硫性质》教学反设计及反思
  15. 教学设计《化学能与电能》
  16.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
  17. 钠的氧化物教案
  18. 《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课件
  19. 疫情防控心理课程
  20. 高一化学必修1_第二章第一节_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PPT课件

以上为《高一必修一基础知识复习课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