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如何提高小学生信息素养实施方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实施方案
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正在快速的步入信息社会,如何让学生掌握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则重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可能有的人会说,小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兴趣浓得很,还用培养吗?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不喜欢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喜欢在信息技术课上打游戏。原因有三:一是信息技术课上学的内容现在还用不到(缺乏应用信息技术的综合环境);二是学生认为这些知识长大了学也是一样;三是游戏的吸引力确定太大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呢?下面就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具体工作计划:
第一阶段:
确定了研修主题《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制定了相关研修计划,对当前小学生应具备信息素养开展研究,查询了大量文献资料,了解了当前国内外本主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为下一阶段工作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
制订了《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计划》,制订了《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学校硬件、软件设施,请相关专家对主题研修进行指导,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形成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完善学生信息素养评估体系,对学生素质进行评定,撰写了经验论文。
第三阶段:
完成校本研修成果、总结撰写。总结并形成“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方法和体系,提高了学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习、操作能力,整理了本主题研修支撑材料,最后做好本主题研修成果的推广运用工作。
三、实施策略:
1、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小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好游戏。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2、展示学生作品,体验成功。
具体作法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将他们输入字母速度分阶段进行测试,而且将测试的速度在班级网页上进行公布,既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收获,又记载了学生学习进步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激起学生不断地超越自己取得新的进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中年级的学生,将他们汉字输入的速度进行定期测试并在班级网页上进行发布,而且将学生用画图画的优秀作品也放在班级网页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教他们自己做网页,在他们学会制作网页后,就要求他们做具有自己特色个人主页,主页中既有自我介绍,也有自己平时好的电脑作品和其他学科的优秀作品(如优秀作文,小制作、小发明等),也可以在网上收集资料或自己撰写材料做成专题个人主页,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只能成为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把关者,只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应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依靠内在的“情感动力”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的各种信息素养。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如何提高小学生信息素养实施方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