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3课时 练习课(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7页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1.初步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初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的特征。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出示下图:
师: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吗?
生1:1号是圆柱。
生2:2号和6号是长方体。
生3:3号是球。
生4:4号和5号是正方体。
生5:7号叫三棱柱。
师:这些图形与我们前一节课学习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1:这些图形是立体图形,前一节课学习的是平面图形。
生2:从这些图形中可以找到前一节课学习的平面图形。
师:有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出示课题:立体图形的面)
【新课讲授】
1.观察图形,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出示下列图形:
师:你能从桌面上的这些立体图形中,找出这样的图形吗?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同桌之间说一说。
(2)引导发现。
师:你们刚才找的这些图形它们的家是安在哪里?
(3)课件演示——面在体上。
2.自主探索。
(1)从立体图形中找平面图形。
师:刚才小朋友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些图形的家都安在立体图形上,你能独立想方法让他们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住在纸上吗?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结:画、印、描、折。
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出的办法比书上的小朋友的还要多,真棒!
(2)动手操作(画一画)。
①提要求。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印一印或描一描?要求:小组合作完成。a.每组至少用两种方法来制作。b.每组图形至少要有2个。c.每组都有一叠纸,每张纸只描或印一个图形。d.请小组长先分工,再动手做一做。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好。
②小组合作。
③全班交流。
④小结。
师:刚才小朋友通过小组合作,帮助把这些平面图形的家安到了纸上。现在我们来说一说,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生1:用正方体的面可以画出正方形。
生2:用长方体的面可以画出长方形。
师:能画几种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生3:3种。
生4:用三棱柱的面可以画出三角形。
生5:用圆柱的面可以画出圆形。
(学生边汇报,老师边某某□、?、△、○)
3.教学教材第7页练习一的第7题。
(1)了解长方体各个面之间的关系。
出示一个长方体盒子。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
生:6个面。
师:哪两个面是一对“好朋友”,为什么?
生1:上面的面和下面的面是“好朋友”,因为它们的面相等。
生2:左面的面和右面的面是“好朋友”,因为它们的面也相等。
生3:前面的面和后面的面是“好朋友”,因为它们的面也相等。
师:他们说得正确吗?你们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吗?先小组讨论一下,再汇报。汇报、交流。
生1:把盒子拆开,把上面的面和下面的面重叠比一比,把左面的面和右面的面重叠比一比,把前面的面和后面的面重叠比一比,看它们能否都是完全一样大的。
生2:把前面、上面和右面的面分别在纸上印一下,画出来,再剪下来,再分别与后面、下面和左面的面重叠比一比,看是不是完全相等。
师:这些方法都不错。下面就请各组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剪一剪,画一画,比一比,验证一下。
学生分组操作。
汇报、交流。
师:能说说你们验证的结果吗?
生:通过试验,我们发现上面的面和下面的面相等,右面的面和左面的面相等,前面的面和后面的面相等。
师:说得很正确。
(2)完成教材第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是它下边的面,哪个是左边的面,哪个是后边的面。这道题要用到长方体相对的面相等的特征,因为学生从图中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上面、前面、
右面,另外三个面看不到,只能根据看到的三个面来推测。学生判断有困难。另外第8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说出用
做成的正方体,数字4的对面是数字几。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先观察、想像做出判断,再通过动手操作、验证。实践证明,这种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操作,使他们初步体会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以上为《第3课时 练习课(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