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

本文由用户“x_yongshan”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3-02 20:57:06 举报文档

以下为《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高中数学 必修5知识点

第一章 解三角形

(一)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在中,、、分别为角、、的对边,,则有

(为的外接圆的半径)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

②,,;③;

3、三角形面积公式:.

4、余弦定理:在中,有,推论:

第二章 数列

1、数列中与之间的关系:

注意通项能否合并。

2、等差数列:

⑴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某某,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d ,(n≥2,n∈N),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⑵等差中项:若三数成等差数列

⑶通项公式:

或

⑷前项某某公式:



⑸常用性质:

①若,则;

②下标为等差数列的项,仍组成等差数列;

③数列(为常数)仍为等差数列;

④若、是等差数列,则、 (、是非零常数)、、,…也成等差数列。

⑤单调性:的公差为,则:

ⅰ)为递增数列;

ⅱ)为递减数列;

ⅲ)为常某某;

⑥数列{}为等差数列(p,q是常数)

⑦若等差数列的前项某某,则、、… 是等差数列。

3、等比数列

⑴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某某,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

⑵等比中项:若三数成等比数列(同号)。反之不一定成立。

⑶通项公式:

⑷前项某某公式:

⑸常用性质

①若,则;

②为等比数列,公比为(下标成等差数列,则对应的项某某等比数列)

③数列(为不等于零的常数)仍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正项等比数列;则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④若是等比数列,则 

是等比数列,公比依次是

⑤单调性:

为递增数列;为递减数列;

为常某某;

为摆动数列;

⑥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是常某某。

⑦若等比数列的前项某某,则、、… 是等比数列.

4、非等差、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

类型Ⅰ 观察法:已知数列前若干项,求该数列的通项时,一般对所给的项观察分析,寻找规律,从而根据规律写出此数列的一个通项。

类型Ⅱ 公式法:若已知数列的前项某某与的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可用公式 构造两式作差求解。

用此公式时要注意结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一分为二”,即分段式;另一种是“合二为一”,即和合为一个表达,(要先分和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运算,然后验证能否统一)。

类型Ⅲ 累加法:

形如型的递推数列(其中是关于的函数)可构造: 

将上述个式子两边分别相加,可得:

①若是关于的一次函数,累加后可转化为等差数列求和;

② 若是关于的指数函数,累加后可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

③若是关于的二次函数,累加后可分组求和;

④若是关于的分式函数,累加后可裂项求和.

类型Ⅳ 累乘法:

形如型的递推数列(其中是关于的函数)可构造:

将上述个式子两边分别相乘,可得:

有时若不能直接用,可变形成这种形式,然后用这种方法求解。

类型Ⅴ 构造数列法:

㈠形如(其中均为常数且)型的递推式:

(1)若时,数列{}为等差数列;

(2)若时,数列{}为等比数列;

(3)若且时,数列{}为线性递推数列,其通项可通过待定系数法构造等比数列来求.方法有如下两种:

法一:设,展开移项整理得,与题设比较系数(待定系数法)得,即构成某某为首项,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再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的通项整理可得

法二:由得两式相减并整理得即构成某某为首项,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求出的通项再转化为类型Ⅲ(累加法)便可求出

㈡形如型的递推式:

⑴当为一次函数类型(即等差数列)时:

法一:设,通过待定系数法确定的值,转化成某某为首项,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再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的通项整理可得

法二:当的公差为时,由递推式得:,两式相减得:,令得:转化为类型Ⅴ㈠求出 ,再用类型Ⅲ(累加法)便可求出

⑵当为指数函数类型(即等比数列)时:

法一:设,通过待定系数法确定的值,转化成某某为首项,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再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的通项整理可得

法二:当的公比为时,由递推式得:——①,,两边同时乘以得——②,由①②两式相减得,即,在转化为类型Ⅴ㈠便可求出

法三:递推公式为(其中p,q均为常数)或(其中p,q, r均为常数)时,要先在原递推公式两边同时除以,得:,引入辅助数列(其中),得:再应用类型Ⅴ㈠的方法解决。

⑶当为任意数列时,可用通法:

在两边同时除以可得到,令,则,在转化为类型Ⅲ(累加法),求出之后得.

类型Ⅵ 对数变换法:

形如型的递推式:

在原递推式两边取对数得,令得:,化归为型,求出之后得(注意:底数不一定要取10,可根据题意选择)。

类型Ⅶ 倒数变换法:

形如(为常数且)的递推式:两边同除于,转化为形式,化归为型求出的表达式,再求;

还有形如的递推式,也可采用取倒数方法转化成形式,化归为型求出的表达式,再求.

类型Ⅷ 形如型的递推式:

用待定系数法,化为特殊数列的形式求解。方法为:设,比较系数得,可解得,于是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这样就化归为型。

总之,求数列通项公式可根据数列特点采用以上不同方法求解,对不能转化为以上方法求解的数列,可用归纳、猜想、证明方法求出数列通项公式

5、非等差、等比数列前项某某公式的求法

⑴错位相减法

①若数列为等差数列,数列为等比数列,则数列的求和就要采用此法.

②将数列的每一项分别乘以的公比,然后在错位相减,进而可得到数列的前项某某.

此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项某某公式时所用的方法.

⑵裂项相消法

一般地,当数列的通项 时,往往可将变成两项的差,采用裂项相消法求和.

可用待定系数法进行裂项:

设,通分整理后与原式相比较,根据对应项系数相等得,从而可得



常见的拆项公式有:

①

②

③

④

⑤

⑶分组法求和

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一般分两步:①找通向项公式②由通项公式确定如何分组.

⑷倒序相加法

如果一个数列,与首末两项等距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则可用把正着写与倒着写的两个和式相加,就得到了一个常某某的和,这种求和方法称为倒序相加法。特征:

⑸记住常见数列的前项某某:

①

②

③

第三章 不等式

§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①(对称性)

②(传递性)

③(可加性)

(同向可加性)

(异向可减性)

④(可积性)



⑤(同向正数可乘性)

(异向正数可除性)

⑥(平方法则)

⑦(开方法则)

⑧(倒数法则)

2、几个重要不等式

①,(当且仅当时取号). 变形公式:

②(基本不等式)  ,(当且仅当时取到等号).

变形公式:  

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要注意满足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③(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当且仅当时取到等号).

④

(当且仅当时取到等号).

⑤

(当且仅当时取到等号).

⑥(当仅当a=b时取等号)

(当仅当a=b时取等号)

⑦

其中

规律:小于1同加则变大,大于1同加则变小.

⑧



⑨绝对值三角不等式

3、几个著名不等式

①平均不等式:

,(当且仅当时取号).

(即调和平均几何平均算术平均平方平均).

变形公式:





②幂平均不等式:



③二维形式的三角不等式:





④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⑤三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⑥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⑦向量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设是两个向量,则当且仅当是零向量,或存在实数,使时,等号成立.

⑧排序不等式(排序原理):设为两组实数.是的任一排列,则(反序和乱序和顺序和)

当且仅当或时,反序和等于顺序和.

⑨琴生不等式:(特例:凸函数、凹函数)

若定义在某区间上的函数,对于定义域中任意两点有



则称f(x)为凸(或凹)函数.

4、不等式证明的几种常用方法

常用方法有:比较法(作差,作商法)、综合法、分析法;

其它方法有:换元法、反证法、放缩法、构造法,函数单调性法,数学归纳法等.

常见不等式的放缩方法:

①舍去或加上一些项,如

②将分子或分母放大(缩小),如

 



等.

5、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求一元二次不等式

解集的步骤:

一化:化二次项前的系数为正数.

二判:判断对应方程的根.

三求:求对应方程的根.

四画:画出对应函数的图象.

五解集:根据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规律:当二次项系数为正时,小于取中间,大于取两边.

6、高次不等式的解法:穿根法.

分解因式,把根标在数轴上,从右上方依次往下穿(奇穿偶切),结合原式不等号的方向,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7、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先移项通分标准化,则

 (时同理)

规律:把分式不等式等价转化为整式不等式求解.

8、无理不等式的解法:转化为有理不等式求解

⑴

⑵

⑶

⑷

⑸

规律:把无理不等式等价转化为有理不等式,诀窍在于从“小”的一边分析求解.

9、指数不等式的解法:

⑴当时,

⑵当时, 

规律: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转化.

10、对数不等式的解法

⑴当时, 

⑵当时, 

规律:根据对数函数的性质转化.

1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⑴定义法:

⑵平方法:

⑶同解变形法,其同解定理有:

①

②

③

④

规律:关键是去掉绝对值的符号.

12、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规律:找零点、划区间、分段讨论去绝对值、每段中取交集,最后取各段的并集.

13、含参数的不等式的解法

解形如且含参数的不等式时,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分类讨论的标准有:

⑴讨论与0的大小;

⑵讨论与0的大小;

⑶讨论两根的大小.

14、恒成立问题

⑴不等式的解集是全体实数(或恒成立)的条件是:

①当时 

②当时

⑵不等式的解集是全体实数(或恒成立)的条件是:

①当时

②当时

⑶恒成立

恒成立

⑷恒成立

恒成立

15、线性规划问题

⑴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判断:

法一:取点定域法:

由于直线的同一侧的所有点的坐标代入后所得的实数的符号相同.所以,在实际判断时,往往只需在直线某一侧任取一特殊点(如原点),由的正负即可判断出或表示直线哪一侧的平面区域.

即:直线XX界,分清虚实;选点定区域,常选原点.

法二:根据或,观察的符号与不等式开口的符号,若同号,或表示直线上方的区域;若异号,则表示直线上方的区域.即:同号上方,异号下方.

⑵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

⑶利用线性规划求目标函数为常数)的最值:

法一:角点法:

如果目标函数 (即为公共区域中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最值存在,则这些最值都在该公共区域的边界角点处取得,将这些角点的坐标代入目标函数,得到一组对应值,最大的那个数为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最小的那个数为目标函数的最小值

法二:画——移——定——求:

第一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可行域;第二步,作直线 ,平移直线(据可行域,将直线平行移动)确定最优解;第三步,求出最优解;第四步,将最优解代入目标函数即可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 .

第二步中最优解的确定方法:

利用的几何意义:,为直线的纵截距.

①若则使目标函数所表示直线的纵截距最大的角点处,取得最大值,使直线的纵截距最小的角点处,取得最小值;

②若则使目标函数所表示直线的纵截距最大的角点处,取得最小值,使直线的纵截距最小的角点处,取得最大值.

⑷常见的目标函数的类型:

①“截距”型:

②“斜率”型:或

③“距离”型:或

或

在求该“三型”的目标函数的最值时,可结合线性规划与代数式的几何意义求解,从而使问题简单化.

请点击下方选择您需要的文档下载。

  1. 目录
  2.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3. 数列的通项与求和公式
  4. 本节课虽然算不上课本中的难点,但在整式一章中是个重点。它是多项式乘法特殊形式下的一种简便运算。学生需
  5.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6. 波浪理论简介课件
  7. 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运算准确性研究结题报告
  8. 中学届高三2月模拟数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9.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10.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课件
  11.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说明
  12. 2020届高考数学(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6)数列
  13. 专题三 数列(1)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14. 规律教学中的物理习题教学案例
  15.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
  16.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课件
  17. 微课等差数列课件
  18.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课件
  19. 等差数列的求和
  20.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以上为《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