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浙大附小 叶某某
【教材简析】
三年级下册的“物体的运动”单元共有8课,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内容包括:具体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测量比较三方面展开(第1~6课);设计制作(第7课);综合应用(第8课)。
本课是“物体的运动”单元第6课,继续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聚焦板块,回顾了第5课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提出本节课的重点——在相同时间内,根据物体运动的距离来比较运动的快慢,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探索板块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告知相同运动时间里不同交通工具通过的具体距离,比较快慢;第二个活动是两名同学从不同起点同时出发、同时停止,比较快慢;第三个活动是两名同学从不同起点不同时出发,比较快慢。三个探索活动都指向“运动相同时间,通过的距离长,运动得快”,但具体操作方法和工具使用的维度是层层深入的:激活已有的经验——同一起点、同时出发、同时停止、软尺测距离,进一步到不同起点、不同时出发、秒表计时、软尺测距离。研讨板块,“怎样比较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的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物体运动相同时间时,比较运动的距离,距离长的运动快,距离短的运动慢”。拓展板块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追及跑”游戏,是对本课研究结果的应用;第二个活动是“比较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旨在让学生知道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运动的快慢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不能准确说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在第5课,学生学习了“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也学习了如何使用秒表、如何分工合作等,为本课“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的活动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
2. 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科学探究目标
1. 应用“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2. 利用软尺测量距离、利用秒表测量时间。
科学态度目标
1. 感受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乐趣。
2.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用秒表计时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难点:能够应用“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软尺、秒表、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提前准备:为探索活动2和3的开展寻找合适的活动场地,并且提前在地面上固定好软尺或画好刻度。
一、聚焦
1. 温习旧知。
呈现一张记录了六种交通工具通过100千米所用时长的表格。提问:你们能找到最快和最慢的交通工具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小结:在相同距离内,通过比较不同物体所用的时间,来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得出:时间短的运动得快,时间长的运动得慢。
设计意图:比较六种交通工具通过100千米所用时间,找出其中最快和最慢的交通工具,复习了“相同距离比时间”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也继续引出了本课所要研究的主题。
2. 引入新课。
提问:如果六种交通工具运动了相同的时间,怎样比较它们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距离长,运动快
相同时间,比距离
距离短,运动慢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记录在不同情况下运用“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比较运动快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本课的活动手册共有两项内容。
第1项内容用于探索活动1的记录,按从快到慢的顺序将六种交通工具的编号和一小时通过的距离的数值填进表格。
第2和第3项内容分别用于探索活动2和3的记录,可以在活动前指导学生如何填写:在相应的格子里填入比快慢的两名同学的姓名、运动所用的时间和运动的距离,在最后一行填写比较后的结论。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