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孙某某
教学目标:
巩固识记“猴、结”等12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借助插图,图文对照,圈圈画画,感受文章构段形式。
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学情分析:
本课图文并茂,前四自然段语言形式一致,易读、好懂,孩子们非常喜欢。帮助学生体会动词的细微差别,丰富动词积累;在充分朗读、入境体验中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应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另外,学生形象表达有一定能力,但对于相对抽象的道理的总结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帮助引导。
教学重点: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难点:总结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小猴子图片,复习“猴”
2、出示词卡“玉米地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觉得故事就要结束了。小猴子今天“收获了一个大西瓜”,妈妈一定会夸奖他的。)
事情是这样发展的吗?他又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板书:小兔子蹦蹦跳跳 扔 追
第五自然段的开头,我猜出来了,一定是“小猴子抱着兔子往家走。”
三、总结
看到这样的结局,你是怎样的心情?
四、故事拓展,练习表达。
情境创设:小猴子回到家后把下山的经过告诉了猴妈妈,猴妈妈听了会怎么对小猴子说呢?现在就请同学们来扮演猴妈妈,教育教育小猴子吧!
五、巩固动词
1、故事中对小猴子动作的描写非常准确,让我们再来认认这些动词吧。
(教师出示词卡,学生做动作。)
2、复习回顾之前学过的与手有关的动词。(接、捉、挑、拔、拍、摇、搬)
六、课文中还有很多又( )又( )的词语,你还会说这样的词语吗?
七、实践活动
故事中的小猴子由于做事没有目标,三心二意,最终两手空空,在妈妈的的教育下,小猴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过了几天,他再一次下山,这一次的故事会如何发展呢?同学们可以发挥想象,编一编《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