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1课时 观察物体(1)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一是用4个或5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从正面看形状相同的不同的立体图形,二是能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拼摆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
这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出发,借助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通过学习,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视图之间的转换,发展空间观念。
1.明确用不同数量、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可以摆出从正面看形状相同的不同的立体图形。
2.感知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进一步积累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经验,结合看到的图形形状进行思考,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1)观察物体(1) (1课时)
(2)观察物体(2) (1课时)
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 (1课时)
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借助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课题
观察物体(1)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教学中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活动线索如下:接受并理解问题——猜一猜、可以在哪里添——摆一摆、看一看正视图有没有变化——在交流中体会摆法是多样的——把各种摆法分类整理,找到规律。
全课的教学在交流、操作中展开。在交流中不但要展示自己的摆法,还要关注别人的摆法,体会摆法是多样的。最后通过对全班同学的各种摆法进行分类整理,明确添上的1个正方体摆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都可以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面,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面,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学习目标
1.能动手摆出由4个或5个同样的正方体组成的不同的立体图形,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2.能借助简单物体或看到的形状进行推理,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
借助学具、积木等思考不同的摆法。
学习难点
结合实际情况动手摆出物体的形状。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若干个同样的正方体学具准备:若干个同样的正方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操作引入,激发兴趣。(5分钟)
1.游戏:动手摆一摆。
提出要求:利用手中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从正面看到的是的图形。
2.提出问题:你用了几个小正方体摆成上面的立体图形?
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用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摆,进一步学习如何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1.拿出学具,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动手摆一摆。
2.小组合作,然后汇报摆放方法及所用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 从( )面看到的图形是。
答案:上
2.从一个角度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 )个面。
答案:3
3.数一数下面每个立体图形各是由多少个搭成的。
图一有( )个
图二有( )个
答案:10 13
4.操作题。
小明用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图
形是,可以怎样摆?(两种摆法即可)
答案:
(答案不唯一)
二、动手操作,探究规律(20分钟)
1.初步感知,观察交流。
(1)出示例1(1)。
提出要求: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怎样摆,使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自己的想法。
4.体会老师的小结。
三、练习提升。(12分钟)
完成教材第4页第6题。
先独立解决问题,再全班交流。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3分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自由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认真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了同一个形状的物体摆放的多样化,提高了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借助想象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点评和总结: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第1课时 观察物体(1)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