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如何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如何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
评价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范畴,包括了各种用来确定学生达到教学预期的学
习目标的程度的方法,既包括测验又包括多种表现性评价方法。
知识测验回答的是学生对要操作的技能“知道了多少”,表现性评价回答
的则是学生“实际能做的如何”。我们主要研究的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评价方法
了解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干预下,对预期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促进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学得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强化他们的学习效果;随时自我调节,促进教学,检查教学效
果,为教师提供实践效果和效率的反馈信息,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检查和评
价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的可行性;全面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因材施教;激励学
生的学习动机。
二、通过教学全过程评价发挥评价对教学与学习的诊断、激励和促进作用
对学生评价应该从教学前、教学过程中、教学结束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设
计、实施,精心规划的评价程序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加客观、全面的信息,帮助
教师对教学状况进行判断并做出更为有效的决策。
1、教学前的评价(安置性评价)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利用已有知识经验了解建构新知识的
过程。规范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对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
验进行分析。需要考虑两个问题:对开展新的教学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学生
掌握到了何种程度?对计划进行教学的预期学习结果,学生已经具备到何种程
度?
(1)准备状态前测
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了复习课程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已有知识掌握
情况(基础知识掌握得如何,重难点是否已理解消化,对教材的熟悉程度,解
题技巧熟练程度)、已具备的综合能力(自学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等)、
学习行为养成情况(探究性学习的行为规范)及班级情况(哪些学生基础好,
哪些学生基础差,哪些尤其对道德与法治课感兴趣)。
(2)安置性前测
了解学生是否在教学之前就已经掌握了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内容。
此项前测用的比较少,受教材、教学进度等因素影响。
2、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形成性和诊断性评价)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3、教学后的评价(总结性评价)
需要了解:每个学生掌握学习任务情况如何,是否可以进行后续学习?
三、根据不同课程评价内容、评价目的选择和合理运用评价方法
1、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素养的养成
过程。
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应针对不同评价内容和相应的课程目标,适当选择
和灵活运用评价方式,适当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以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表
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在基础知识运用操作能力、运用解题技
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1)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的评价量规
要求要熟悉课程标准,认真研究,将评价标准分解为评价指标,并进行量
化,构建规范的评价量规。
(2)通过日常观察、档案袋或表现性评价任务搜集评价资料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设计的任务主要以模拟考试为主。
(3)评价结果的处理
评价结论既可以针对某一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计分和全面分析,也可以针
对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分别计分和分析。
2、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的形成。
3、基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展示学生最佳成绩样本。成绩分析表包括测验分数、题型分析评论、答
题情况评价、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等。
2、意义
(1)利用成绩表和分析表促进学生学习
(2)利用成绩表和分析表帮助学生提高对自己学习的责任心
3、保存的形式及收录方法
针对成绩表和分析表的缺点(耗费时间、耗费精力、耗费物质),建议使
用电子档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填充信息。由学生协助管理成绩表和分析表,
定期向学生反馈,向家长反馈。
六、教师自我评价
新课程的教学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主要目的是促进教
师成长
1、组内二次备课
2、教学反思 3、案例研究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如何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