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程哈哈07”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1-01-12 15:41:07 举报文档

以下为《艺术品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艺术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知识。

??? 2.?体会本文精彩的与语言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 3.?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 4.运用艺术上的巧合,续写本故事。

【重点难点】?

1.体会本文精彩的与语言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 2.?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麦琪的礼物》,请问,它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回答)对,讲了一对贫贱夫妻在圣诞节互赠礼物的故事,他们肯为爱牺牲、付出,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人性的美。今天我们还将学习一篇与礼物有关的故事,契诃夫的《艺术品》。板书课题

【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十九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他的作品大多数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了沙皇的专制制度。他是一位幽默讽刺大师,其作品情趣隽永、文笔犀利,代表作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全文,划出关键词句。

2、你读了本文后,解读出的关键词或句是什么?(自己总结或找原文中的词)

??要点提示:艺术 诚恳 世俗 虚伪

3、复述故事。(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萨沙为感激医师救命而送祖传裸女铜烛台,但医师认为有伤风化转送别人,礼物在几个人手中转送,后有回到了医师的手中。

4、细读课文,了解课文情节结构。

??讨论后明确:?本文以时间为序,以医师为主人公叙事。

????? 萨沙送礼?? 医师受礼? 转送?? 返回

【合作探究】

1、医师、律师、演员对大烛台的反应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 明确:反应的基本模式是高兴的接受后经国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再转送。

2、文中的医师、律师、演员喜欢这件礼物吗?他们为何都要将礼物转手他人?

明确:喜欢。因为烛台上有两个装束的夏娃一样的女人,他们不敢留下来。

3、作者对医师、律师、演员的表现持什么态度?小说想以此表现怎样的主题?

讨论后明确:作者对医师、律师、演员的表现持讥讽的态度。

本文主要讽刺批判在烛台一类艺术问题上的世俗观念,同时也讽刺、批判了期间表现的虚伪行径和不正常的低级庸俗的趣味。

4、烛台再次回到医师的手中,这合理吗?为什么?

明确:合理。一方面,就文章而言,作者为了让这个烛台回到医师手中设了几处伏笔。在一开头,萨沙就声言自己的母亲是收购古董的商人,这为最后烛台被当作古董收购准备了条件。其次,萨沙在送礼的时候就为烛台只有一个而不是一对而感到遗憾。另一方面,就萨沙母子而言,救子之恩、救己之情无以言表,母子俩人倍感激动,唯有用最好的东西来报答。铜烛台作为祖传之物,其贵重不言而喻,可遗憾的是只有一只,好事成双,当母子再遇铜烛台定会高价收回再送恩人。

6、 (齐声朗读结尾段)当萨沙再送烛台时,你认为医师想说什么?写出来好,还是不写出来好?

小组讨论。

明确:“天哪!这是我前面刚刚送走的!” “天哪!你怎么又来了!”“萨沙,你叫我说什么好呢!”之类包含第一反应的表达。

当然,以不写出来为好。一是表明其骤然涌现的第一反应过于强烈,以致抑制了语言的表达。二是前述的多种原因使他觉得说不请楚,即使说了也没有用,舌头打住了。三是无须写出,读者也能感受到他瞬间的惊讶与不安,同时也给读者想象的自由和趣味。

【课堂总结】

小说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了一件艺术品的曲折经历。通过对人物语言 、 心理 等的冷静刻画 ,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庸俗,具有强烈的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送

(裸体女人的烛台)

喜剧演员 律师

( 世俗、虚伪、庸俗)

教学反思:

整篇文章的情节设置很有特点,在如此巧妙的情节安排下,《艺术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也渐渐丰满起来。总体来说,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以及神态描写来塑造文中四个不同的人物形象。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就是理清文章情节,学生大都能够理解并复述故事内容,这是一种进步。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艺术品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